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浅谈初中语文分层走班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策略
蒋 琼,黄 培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学校,湖南长沙410007)
摘 要:分层走班将语文学习力相近,有着相近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了集中;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让同一内容的教学有了更加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经过实践证明,这有助于学生整体质疑能力的提升。文章以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为实例,谈一谈初中语文分层走班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能力;分层走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6-0019-02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层走班促进初中生学习力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P1173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 琼(198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学校教研室主任,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及分层走班;
黄 培(199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及分层走班。
一、引言
质疑能力是分层走班语文教学的提升目标,是语文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7~9年级)中明确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的质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发展智力。质疑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设计的能力目标。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了解学情十分关键。因为学生在知识结构、经验习惯、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分层走班教学制度是在承认这些差异的基础上,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接受合适的教育的制度。所以,教师应主动了解学情并思考: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层次学生被启发能理解的程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让不同层次学生质疑的方法。只有充分地尊重学情,才能在备课之时全面细致地思考这些问题,才能在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法的选择上有的放矢,进而找到提升学生质疑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章中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正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在语文学科实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分层走班教学对初中生语文质疑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时,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们尝试了以下不同的做法。
二、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向往,鼓励质疑
语文名师李镇西曾说:“如果真正把学生的心灵需要作为教学的起点,那就应该从学生提问开始真正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从“质疑”开始的,但课堂之上不乏不动脑、不发言、将自己置身于课堂之外的学生,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师生之间展开平等、尊重、包容的对话。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部编本教材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强调对学法的运用,从而建立起由“教读”到“课外阅读”的桥梁。自读课文的教学效果能考查并验证学生的语文学习力的发展。
在课文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到A、B班学生的差异性(A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平均水平略低于B班),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A层学生的特点,笔者结合朗读的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如果你接受了特殊的飞行任务,你会怎么办”之后,A层学生开始质疑任务的合理性,纷纷表示:“这太难了吧?”“这怎么可能做到?”“我可以不接受这个任务吗?”对学生的勇敢质疑,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为之后学生的积极参与打下基础。对B层学生,笔者则采取故事导入结合问答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就特殊任务进行追问:“如果你是这位上校飞行员,你会怎样完成这项任务?”引导B班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任务的特殊性。B班学生议论纷纷,各自出谋划策,笔者因势利导,之后有学生发现并质疑任务的可行性。笔者告知学生这位飞行员最终完成了此次侦察任务并获得了盟军的嘉奖,以让学生对这位飞行员产生敬意。导人的故事增加了学生对阅读的向往,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提升。
三、教授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启发质疑
质疑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关键。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应该只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避免质疑流于形式,尽量杜绝虚、浅、泛这三种不良的质疑倾向”。教师应该从质疑的方法、角度上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质疑的针对性、自主性、层次性。
(一)抓住心理变化质疑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划分层次筛选文本信息,感受人物心理的多元表达,思考两个问题:其一是在冒险之时“我”为何会犹豫?其二是爬上悬崖之后,“我”为何如此恐惧?问题一是指向妈妈的警告;问题二指向“我”的心理描写的分析以及同伴的嘲笑对自己的精神冲击。基于学情分析,笔者根据分层走班教学进行了区别处理。在A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释疑,进而总结出质疑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二进行自主质疑和探究释疑。而针对B班学生,教师则是先讲授质疑的方法,提问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人物。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刻画人物的角度,进而转向对本文中人物心理的分析。通过表格形式,可激发学生发现作者的心路历程,进而探究每个阶段作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质疑
在A班的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分角色表演情景剧已经能够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很多学生开始主动质疑杰里是否是“我”真正的好朋友:杰里也是担心莫顿的,但是可能碍于面子,不愿和其他伙伴们对立,所以没有及时伸出援手,但是后来找来了莫顿的父亲,这充分说明杰里的善良。学生的质疑让其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在B班学生分析父亲形象时,笔者提醒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质疑,体会文中父亲的可爱之处。并让学生设想如果父亲爬上悬崖把“我”救下来,这次经历又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比较,可让学生体会父亲的高瞻远瞩,让学生明白路要一步步走,更是靠自己走。如果说A班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理解文中人物心理,通过实例示范让学生理解文本。那么,B班的教学,教师则是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质疑并理解文本。
(三)抓住人物描写质疑
在写人记事文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直接关系到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莫顿·亨特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其细腻。例如“我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这里刻画的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实际上却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句子进行分析、质疑。
(四)抓住标点符号质疑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笔者指导A班学生通过定位课文,从18到28自然段的脱险经历中找出描写“我”的句子,并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的变化,同时关注父亲的语言描写中的标点。父亲与儿子的最初对话,实际上是句号和感叹号的交流。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为何会有如此区别,进而揣摩描写父亲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气朗读,感知人物形象。基于B班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较好,笔者在尊重原文标点的基础上,将文中描写“我”最初和父亲对话的语句进行提取,引导学生结合标点符号和旁批,分析父亲语言的作用。学生一看到标点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父亲的语言都是句号,“我”的语言都是感叹号?通过思考释疑,学生很容易得出父亲是在安慰、鼓励“我”,平复“我”的心情,充分地信任和帮助“我”。这样,父亲的沉稳、冷静、睿智、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形象就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了。
(五)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质疑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小结提升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在文中圈画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围绕这句话,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A班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的人生经验,也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示。B班学生中有人提出了对课前导读故事的猜测:莫顿有可能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完成侦察任务的。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分层走班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策略要根据学生学情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进行针对性设计。有分层,就要有区别,这样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情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更好更科学的匹配,也才能让分层走班教学更符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就近发展区的提升。在进行语文分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分层优势,因材施教,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充分享受自主、合作、探究之乐,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红云.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语文教学之友,2018(10):6-8.
[3]刘淑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42-43.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5]王淑英.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74-76.
[6]朱良武.探讨初中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190.
[7]刘春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72.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