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平台!360°智库,专业学术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登录|免费注册

最新发布文章

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最新发布文章

期刊展示

<
《中小学班主任》省级
《教师》省级
《新课程导学》省级
《时代教育》省级
《生活教育》 国家级
>

往期目录

曹 娟 以生为本 拓宽渠道 聚焦语用
发布日期:2018-11-09   点击次数:1008

以生为本 拓宽渠道 聚焦语用

曹 娟

(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湖南怀化419300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捕捉语言文字训练的点,随时关注学生学的状态,随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重视质疑、恰当补白,让语用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用;兴趣;情境;质疑;补白;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7

作者简介:曹 娟(1981-),女,湖南溆浦人,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校办室主任,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总结出了以下四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学生有无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本身就有畏惧感,要是再加上枯燥的形式,那学生就更学不进去了。所以在设计上,我把学习兴趣的激发放在了首位。

比如,《夸父追日》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课文下面都有注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简单易懂。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依然采用先预习再自主学习,最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的方式。对课文内容的教学,采用小组学习对方互相说,再指名汇报的方式,很顺利地就解决了。

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文言文的一个目标,只有关注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再如,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阅读训练重点是深人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用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却害死蝴蝶的故事,配以生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揭题引“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我认为,语文教不到思维上,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与发展,只用几个词语模仿着说几句、写几句,表面精彩实则无效。为教语言而教语言,那是无效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教学教到学生的思维本质上去才有效。

二、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和难点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在教学《天窗》第二课时小组汇报时,学生说:“我们小组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他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我们觉得‘猛厉地扫荡’用得好,因为…”待学生说完理由后,我马上追问:“你知道‘猛厉’是什么意思?你想象一下,被风雨雷电猛厉地扫荡过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知,结合生活实践、应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对比体会、说说读读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品析词句。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到“是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接着就引导学生带着这种体会、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这时,学生读出了感觉,感受到风雨雷电交加时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三、重视质疑,找准突破口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语文教学要重视质疑找准突破口。

比如,在学习《天窗》这篇课文的时候,第二课时的教学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两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学习要求,以“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待学生找到“雨天”和“晚上”后,教师追问道:“雨天和晚上,这小小的简陋的天窗又是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呢?”顺势出示自学要求:认认真真地默读课文,把能让你感受到天窗给了孩子们慰藉的句子画出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初次对话。

在充分自学和激烈的小组交流之后,教师要紧扣“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相关的句子,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点评补充、挑战、再挑战的氛围下,教师步步地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同时加强学生说话训练,如练习用“也许…也许…也许…”想象说话。课堂中,学生们放飞思绪,说了许多合理、有趣的句子,进而凸显了“语用”这一核心目标。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的过程,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把阅读对象当作一种交际媒介,把读物人化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习语言的表现形式为学习主题,要重视质疑,找准突破口,形成“能级递进”的方式,直线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四、恰当补白,巧解情感谜

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许多课文中藏匿着诸多意犹未尽的“留白”,给课堂教学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补白”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知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上取得质的突破。

例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待学生情感到高潮时,教师先抛下问题:“此时此刻,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再进行小结:“刘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播下了乐观自信、顽强不屈、热爱生活的种子,放飞了属于每个人的理想的风筝。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作者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作者紧接着补白了这样一段文字——“‘文革’期间,他由一个大学教授,一下跌落成了一个伞场的工人。19944月,他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1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和他的刘老师一样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有一只只飞翔的风筝。”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学生们一下子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课文中的留白,是教师不需要教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巧妙补白,能够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是和学生共同对课文进行的“二次创作”,能达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课堂教学境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究,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不能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而要更多地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聚焦“语用”这一关键词,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三福.语用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崔淑珍.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9-30.

来源:《教师》

湖南巨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电话:0731-82055598 备案号:湘ICP备18015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