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阅读教学聚焦学生的写作点
——指向写作阅读教学初试
张 星
(湖南省长沙县东业晨曦小学,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阅读要得其法。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表面上看钻研了课文里的写作奥秘,背后的冰山则是钻研了学生的作文状况,即学生作文缺什么、要什么,领着他们去发掘文章中的写作秘道——指向他们自己写作中突出的、典型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指向写作;聚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07
作者简介:张 星(1979-),女,湖南长沙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写作、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最终体现在写作上。教师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必须重视指导他们的阅读,使他们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掌握写作的知识、方法。而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师都很重视阅读教学,抓关键词句品析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体会各种情感,意在让学生学以致用;每天强调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甚至会要求学生在阅读书籍时或勾画出好词佳句,或摘抄,进行积累。然而,我们大部分学生仍然害怕写作文,仍然不会写作文。原因何在?还是在阅读指导上。阅读要得其法,悟性高的学生自己能发现文章写作上的奥妙,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那般的悟性,看了再多的书也只是当时乐在其中,他们需要教师授之以渔,让学习看得见奥妙。
笔者认真学习了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研读了他的教学实录,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才是真正能作用于学生写作的阅读指导。因为管老师用的教材版本与我们这边的不同,他的示范课例我无法照搬,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琢磨,在课堂上尝试指向写作阅读。
课文中指向写作的阅读点在哪里?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表面上看,钻研了课文里的写作奥秘;背后的冰山则是钻研了学生的作文状况,即学生作文缺什么、要什么。
依照这点,聚焦学生的写作点就是要跟学生的作文现状联系起来,也就是“以学定教”。学生的作文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指点,我们教师肯定是了如指掌。备课时我发现许多课文中藏着我们学生在习作中迫在眉睫、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班指向写作阅读课上要挖的“点”就找到了。
一、聚焦写作点一一文章题目
写作碰上自命题,学生的拟题大多就是以主题为题,如单元作文要求写童年趣事,我料到很多学生的习作题目就直接是《童年趣事》。于是在学习这单元的课文时,我以课文题目为指向写作点。
课文引导——《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题目的方式很别致,引导学生发现它与別的文题有什么不同,文题中巧用标点符号;读文题猜作者写什么,学完课后回顾文题,体会题目的精妙:间隔号把时间、文章的线索等编织在一起,让读者产生很多遐想。
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开课读课题,让学生想根据课题能知道什么。课中品析幼时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因为祖父的宠爱,“我”和园子里的所有事物都是自由快乐的,“我”无比喜欢这个园子,这一过程中反复读“祖父的园子”;结课再次读文题。学生感悟到了作者直接以祖父的园子这一事物为文章题目,很有亲切感,并且明白了文题与文章内容紧密贴合。
二、聚焦写作点——设置悬念
课文引导——学习《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自读完课后我问:“读到课文的结尾时,你是一种什么感受?”
生:出乎意料、没有想到、意料之外。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讨论中明白,作者这样设计是设置悬念,就是要让读者读完文章后有如此之感,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迁移运用:点评一个习作开头:
“今天我们被老师骗了。她抱着一堆试卷纸走进教室,吓唬我们说要测试,其实是填写问卷调查表。”
学生点评说:“如果开头就这样写,毫无悬念,不能让读者有很强的阅读欲望。”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改写开头,再写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尾。
三、聚焦写作点——场面描写
学生写场面的习作,如《升旗仪式》《校运会》,他们一般能够描述场面中的一些情景,但不能表现出那些场面的气氛;知道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却不知道如何取舍,要么记录许多人物的话,要么记录某一个人的一大段话。
课文引导——《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中发现了指向写作点。
指向写作点(一)——场面描写的“面”有气氛
师:开国大典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隆重、庄严、激动人心。
师:当时参加大典的人们对这些感受更深刻。你们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在文中找到了好几处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激动人心的气氛,再细读他们发现热烈的氛围是会场上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欢呼”“掌声”烘托出来的。
指向写作点(二)——场面描写的“点”突出主要人物
师:“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这么多重要人物到场,应该有多位领导发言吧?课文写了哪几个人呢?
生:毛泽东、林伯渠、朱德。
师:他们三位都说了话,作者又是怎样写他们说的话的?
学生仔细搜寻,发现了毛主席说的话是直接引用的,而其他两人说的话没有直接引用。
师:为什么这两个人的话没有直接引用?
思考良久才有一个学生答出来。 这是让学生知道直接引用人物说的话更有分量,突出了主要人物形象。读毛主席的两次宣告的句子,再观看这一情景的纪录片,设问:“毛主席当时讲了那么一段话,而作者怎么就只写了这两句话呢?”
学生一时默然,我的目的达到了。正如管老师所说:“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过程的体验,而不是只讲写作方法。”这个过程是对作文的“领悟”它不是让教师一味去“讲”,而是让学生在经历了思考、推理、碰撞、冲突后,豁然开朗。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这三处文段: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齐读,分部分读,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主席这两句话是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宣告,这两句话最振奋人心,这两句话让大典达到最高潮。学生知道了人物语言要截取最重要、最中心的话语来写,正所谓“浓缩是精华”。
四、结语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指向写作阅读能教学生读得好,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引领学生研究课文“怎么写”,他们慢慢会认识到写作有技巧,慢慢会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还会慢慢悟到作家的写作奥妙。如此,语文课堂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教学思路由之前的作文向阅读靠,转为阅读向作文靠。当“靠”的方向换了之时,“读”“写”完整融合的新道路也就开启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