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构建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以《昆明的雨》一课为例谈自读课文教学
谭惠琼
(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自读课是统编版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呈现学习目标—设计自读活动—开展合作交流—指导拓展阅读”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聚焦语言运用,有利于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051-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XYJ2019ZB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惠琼(1979—),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2017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使用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明确地把课型分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类,构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和以往教材中的“精读”“略读”不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阅读体系中的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自读课以自读课文为素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探索,使其在教读课上的所学得到有效地迁移和拓展。新教材关于课型的分类和定位,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如何才能达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标?习惯了“精读精讲”课堂模式的教师,该如何处理自读课的教学?笔者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合宜的教学策略,尝试构建有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力图将自读课文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阵地。
一、呈现学习目标
对教读课文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落脚处,它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而对自读课文来说,明确学习目标至关重要,课前先拟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其学习过程中的盲从。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在“单元提示”中都明确了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而自读课文也在“旁批”和“阅读提示”中分别提示了本篇课文的学习要点,所以,引导学生把握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是自读课文设定学习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昆明的雨》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认真推敲一下本单元的“单元说明”就会发现,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及其不同样式;“领会作品的情思”,“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单元说明”规定了本单元每篇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指出本单元内的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教学都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阅读提示位于自读课文之后,一般是配合单元重点,抓住文本的独到之处进行精要的指导,《昆明的雨》的阅读提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谈的是这篇文章的构思,即作者用一条感情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将昆明雨季中零散的景、物、事聚拢起来,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另一部分说的是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试着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做些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重点:一是体会情感,二是品味和揣摩语言。而这篇文章正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
在共同研读与分析了上述信息的基础上,笔者和学生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共同商定为:①在阅读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旁边做一些圈点批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知、认识、判断及疑问;②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
与学生共同呈现学习目标是自读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综合考虑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课型的基础上设定“聚焦语言运用”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自读活动
统编版教材设置自读课文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因此,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只有在对文本的自主阅读中,才能产生独特的自我感受,才能体悟到文本的精当之处。
学生的自读活动中包含着学生的各种自学行为,如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辨析文章体裁。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要明确自读要求,指导阅读方法,设置合宜的思考题,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用在教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圈点批注法)去读,并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在课文旁边写下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收获,提出在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如在学生自读(昆明的雨》一课前,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默读课文和课后阅读提示,思考: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用“我想念昆明的雨,我想念____”的句式来表达。
(2)这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试着找出你觉得最有味道的词句,作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时间保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揣摩体会语言文字;同时教师还应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
只有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内容,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意的方法,复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不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合作交流
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各自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而互动交流中则可以激活思维,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者的有效策略。
(一)小组讨论
对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的收获和质疑,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以3~4人为一小组,各成员就自读前教师设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昆明的雨》一课中的小组讨论环节,成员可先交流各自的批注,然后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
(二)全班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对话,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分享学习成果。师生在交流、聆听、评价、互动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深度,提升认识。
(三)问题探究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旨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昆明的雨》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可任选其一)供学生探究:
(1)有读者提问:“《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且情感深沉,但这般的有味和深沉却仅通过一些微小的载体来表现,如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是否不太合适?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名的不更好吗?”你如何回复?
(2)明明说“我想念昆明的雨”,却又说“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这不矛盾吗?作者仅仅是“想念昆明的雨”吗?
(3)从“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来谈谈吗?
这些问题不一定都有标准答案,但是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讨论交流,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博大的情怀,感受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同时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四、指导拓展阅读
统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这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而是在大量的语言信息中自主学习,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在这种拓展阅读实践活动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日常生活、价值取向及人生态度中,感受作者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那些个性化的东西,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某些启发与思考。比如学习《昆明的雨》后,笔者指导学生围绕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点进行拓展阅读—《人间草木》和《故乡的食物》,并让其在班级阅读交流会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在交流会上,有学生谈道:“汪老的文字并不华丽,也不够惊人,他只是淡淡地写着自己眼中真真切切看到的那些花草鸟木鱼虫和那些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最普通的食物,虽语言平淡但却打动人。”笔者想,这种面对艰苦的淡然与汪老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他打动我们的,可能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从容和内心深处对自由的不懈追求。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学生能从大量的语言信息中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感受其作品风格,并学会在思考中阅读,最终达到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中成长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正确地理解和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它明确了语文教学就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翁当初所说的“精读”“略读”应对应现在的“教读”“自读”。由此可见,虽然自读课与教读课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功能,但它们又是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的。教读课是以教读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而自读课则是让学生把教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运用到自主阅读的实践中去。可以说,自读课是联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是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重视自读课文的教学,更应积极探索自读课文合宜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罗振丰.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文理导航(上旬刊),2018(8):11.
[3]兰 婧.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陈恒舒.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J].语文学习,2017(11):12-14.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