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新建高专实施校系二级管理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郭正良
(长沙幼儿师范学校,湖南 长沙410116)
摘 要:新建高等专科学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是校内管理运行模式的重大转变,要顺利地实现这种转变,需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晰校系二级管理的关系;二是转变校级教务部门的职能;三是厘清系部权责的边界;四是选好配强系部的负责人;五是发挥好教研室的作用。如此,才能从制度和机制上为校系二级管理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新建高专;校系二级管理;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26 文章编号:1674-12X(2020)02-0012-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湖南省拟新建幼师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XK18BZY06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正良(1961—),男,湖南南县人,长沙幼儿师范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学校管理。
以长沙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基础创建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列入《湖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学校正积极地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转型。2019年秋季,我校开始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探索。校系二级管理模式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运转模式,新建的高等专科学校在实施初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开创良好的教育管理局面,制度的制定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创建有效的工作机制为这一模式的运行提供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新建高等专科学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需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处理好校级统一领导与系部自主管理的关系
首先,高等专科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研究决定系部的构建、设置系部干部选配,领导系部的党务、工会以及共青团工作。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校长通过行政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系部主任例会,直接抓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工作。学校可以建立分管校长制度,各学校领导分管职能部门和联系系部,突出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有效地进行工作指导,从而解决系部与职能部门的问题与困难。
其次,要突出系部的实体地位,建立以系部主任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系部主任作为系部的工作负责人,一方面应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行使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要行使好人、财、物的管理权力,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选聘称职的师资,提高系部的教育与管理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系部建立党支部、团总支和工会小组,建立起以系部为中心的党、政、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发挥其引导、监督、协调功能,从而从组织上让系部工作得到有效保障,使系部管理全面化、高效化。
二、有效转变教务管理部门的职能
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后,校级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政策措施,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教育教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等,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校级教务管理部门的角色应该定位于:①指导、服务、协调、督导系部的教育教学工作;②统筹全校教学工作,充当学校和系部之间的枢纽,发挥承上启下、沟通联系的作用。
其一,校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履行对教学工作宏观规划、建设和指导的职责。一是定期向主管校领导汇报教学现状,围绕教学改革和改进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围绕专业设置以及专业调整提出自身意见,制定本校中长期教学发展规划,制定系列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二是研究分析国内外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趋势,就学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拟定全校性指导意见。三是充分研究就业市场,就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其二,要为系部做好服务。一是确保教学仪器与设备等硬件安全、优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等有益于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提供给教师们,做好教师服务工作。三是发挥好系部与其他部门的桥梁纽带功能,协调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三,要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工作。一是立足学校教育及教学实际情况,围绕国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教育法规文件精神,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发展对策。二是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理清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三是深入研究国内外高职高专的教育发展动态与改革趋势,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强校际的沟通与学习,积极学习与借鉴先进的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创新性地进行校本化改造。四是积极引领教研方向,在校内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努力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四,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将职能从教学管理向教学质量监控多加倾斜,应围绕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多研究、动脑,在此过程中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与业务指导力度,稳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质量评价与指导工作需要重点加强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督查、教学检查与教学部门监控等多重手段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务实的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及时解决。
三、科学界定系部的管理权限与职能
首先,要明晰系部拥有的管理权限。为了实实在在地落实系部的执行力,学校必须以制度的形式赋予系部各项权力。一是教育教学管理权。主要包括组织制订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学生管理权。主要包括参与学校招生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分班;参与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和处分;参与相应的学历证书颁发,参与就业推荐。三是教师管理权。主要包括实行教师聘任制,制订系部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对本系部教师的表彰、处分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四是资产使用和管理权。对所在系部的教学设备、校舍拥有使用和管理权力
其次,要明晰系部的主要职责。系部的主要职责包括: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决定、决议,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实施素质教育。②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督促教师完成本职工作。③确定班主任或辅导员人选,抓好队伍建设;抓好本系部的学生德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④提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领导教室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实施大纲、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⑤安排教师任课科目,组织教学实习。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组织教学法改革评比和教学经验交流;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办法。⑥做好学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⑦提出教师、干事编制计划,提出师资培训计划和建设规划,考核教师工作,提出使用、晋升和奖惩意见。⑧组织本系部教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
四、任人唯贤选好配强系部的负责人
一是思想上要严于律己。思想决定态度与行动,系主任在思想上应积极向上,以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重,以培养优秀的国家未来建设者与接班入为己任,踏实肯干、求真务实、兢兢业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实事求是,讲原则、讲纪律,恪守组织纪律和师德师风原则,勤于反思与自我批评。
二是工作上要身体力行。系主任应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摆在中心地位,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两手硬,深入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与课堂之中,科学调查,求真务实,了解教学工作以及师生发展成长面临的主要困境,通过骨干培训、思想建设以及传帮带的作用来解决问题抓住专业建设、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机遇,促进形成独特的系貌、系风、系纪。
三是作风上要公正无私。当好系主任,需要做到“正、硬、清、容”:正,即品行与思想要端正,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为利益魅惑双眼;硬,就是作风硬气,坚持思想不动摇、不腐败变质,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处事果断,决策前要审慎,决策后不随意改变;清,就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晰的头脑,办事公开透明,保持个人气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容,就是具备包容之心,能够听得进他人的意见,能够容得下他人犯错。
五、充分发挥好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高等学校的教研室不同于中等专业学校的教研组,其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施校系两级管理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教学研究工作。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的重要差别就是教学和科研都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虽然教学工作仍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教育科研不可或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等学校通过教研室将教师组织起来,通过讨论、探索,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利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方法决定效益与出路,所以教学过程也是实验过程。教研室要组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主体都在变化,教师就需要创造性地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不但能够接受知识,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发现知识。
三是探索课程设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研室需要组织教师积极探索课程设置问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编写教材,将有价值的教学思路融入教材当中,不但让自己的学生受益,也能够为其他院校的学生提供参考。依托教研室还可以形成引领学校发展的特色教材,方便教师教学,使学生受益。
四是优化教学内容。教研室要组织教师根据实际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处理,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能够统筹兼顾、相互补充促进。教师的课堂讲授应落实在重难点知识的讲授与突破上,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研室的教师则要在知识重难点的确定上对教师个体予以科学支持与引导,以发挥各自的职能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孟祥林.教研室在高校发展中的职能、问题与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8-14.
[2]张亚非,杨雨曦,曾东红,等.高校二级学院专职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18—20.
[3]高艳红,王 冬,李孟芒.“放管服”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50-51.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