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平台!360°智库,专业学术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登录|免费注册

智库文档

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智库文档

期刊展示

<
《中小学班主任》省级
《教师》省级
《新课程导学》省级
《时代教育》省级
《生活教育》 国家级
>

往期目录

刘翠娥 挖掘炎帝文化基因,构建内涵校本文化
发布日期:2019-12-20   点击次数:953

挖掘炎帝文化基因,构建内涵校本文化

刘翠娥

(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湖南 衡阳 421411


:炎帝乃人文初祖,炎帝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地处洣水入湘江处与水上游的炎帝陵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课题组深入挖掘炎帝文化的精神,寻求其与校本文化的联系,构建内涵校本文化,为丰富和发展校本文化提供了传统文化支持。

关键词:炎帝文化;和谐校园;校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18-02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十三·五”教研规划课题“中学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XJK8CJC020)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翠娥(1974—),女,湖南衡东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校本文化。


一、炎帝文化的内涵

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始作耒耜,教民农耕;精作陶器,冶制斤斧;治麻为布,制作衣裳;相土择居,造屋建房;垦渠凿井,浇灌农田……”。炎帝神农氏带领他的子子孙孙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创建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农业文明,创造了独特的炎帝农耕文化。炎帝农耕文化的精髓包括开拓创新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刚健有为的自强进取精神、爱国统一的民族团结精神、天人合一的公平和谐精神。其人文内涵主要表现为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人的和睦相处,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欧阳遇实验中学与炎帝文化的渊源

据古代文献、生命科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记载分析,炎帝文化的地域空间应以南方为中心。炎帝氏族支系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活动,从洞庭湖之野直达九嶷苍梧的楚湘地区都有炎帝部族的踪迹。《礼记·月令》说:“南方曰炎天,其帝炎帝。”《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炎帝神农氏,葬长沙。”《舆地纪胜》说得更明确:“炎帝葬于茶陵县南的茶乡之尾。”《路史·后纪四》还记载,炎帝柱之裔炎帝庆甲、来(即厘),“俱兆(葬)茶陵”,也就是现在的炎陵县鹿原陂。可见,炎帝神农氏部族在南方的活动范围相当广阔,洣水流域也有众多的炎帝神农氏遗迹,株洲的炎帝陵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洣水是湘江一级支流,该河发源于井冈山麓炎陵县的枝山脑,从炎帝陵旁流过,两岸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形成了独特的洣水农耕文化,因而洣水文化与炎帝文化一脉相承。

炎帝神农也被称为南方之帝,南岳衡山君。《衡湘稽古》记载:“炎帝为衡山君。”南岳衡山的朱陵洞是炎帝神农氏活动的中心地带,“衡湘传闻曰帝自曰朱,故衡山为朱帝游息之地,有曰朱陵洞天”。《湘中记》云:“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洞渊集》曰:“南岳衡山高四千一十丈,洞周围二十里,名朱陵太虚之天,即神农赤帝治南岳。”明弘治《衡山县志·古迹》指出“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乃朱陵大帝栖真之所也。”衡山当地流传着“炎帝乘离”的神话,《汉书·魏相传》云:“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至今在南岳衡山还流传了大量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故事,如南岳衡山是朱鸟变的、祈神降谷种、五谷的故事、天降嘉禾、“尝百草”为民治病、治理洣水捐躯身亡、携令爱祭天、代赤松子求雨、助杨将军退洪、劝赵抃育人等。

炎帝在长江以南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洣水中游一带,炎帝陵地处与衡东毗邻的炎陵县,炎帝文化精神是洣水文化的精神内核。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南岳山麓,洣水河畔,与炎帝文化有着深厚的地域渊源,深受洣水文化和炎帝文化的影响,充分挖掘炎帝文化基因,构建丰富内涵的校本文化,是我校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用炎帝文化丰富和发展校本文化

我校始终以“自觉觉人、学人气质、国际视野、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文化育人的原则,积极探索校本文化对我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校基于与炎帝文化的地缘关系,将炎帝文化中的和谐元素作为校本文化的重要基因,以此构建内涵校本文化。

(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曾提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校地处洣水流入湘江口处,晓霞峰脚下,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绿树碧草,白栏红花,亭廊曲径,小桥流水,别有洞天,绿化覆盖率达到79%,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布局合理:教学楼、宿舍、食堂、田径场、篮球场、连心塘、怡心园、葡萄架长廊等错落有致;道路宽阔、笔直整洁,被评为“全国园林式学校。”但许多人都想不到,我校当初被人们戏称为“黄土高坡,不毛之地”。师生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植树造林,美化校园。校园的变化,既是我校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也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理念的具象化。今日师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接受着自然与美的滋润。楼阁皆成有韵诗,草木都是无声画。师生身居期间,乐教乐学,与花木共同生长繁荣,与学校一起发展进步,达到了“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2.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的养成教育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样学校自然环境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的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学校的名片。既要建设好美丽校园,更要爱护好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做到人人爱校、个个护校。为此我校的班主任在入学教育课上会对学生进行“今天我以欧中为荣,明天欧中以我为荣”的爱校教育;在主题班会课上会开展“装扮美丽校园”的活动;政教处会把教室、寝室、公共区的“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活动纳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考核评比活动中,开展“我为校园洗个澡”志愿者活动;每期会举行一次全校大规模性的以“弯腰行动”为主题的洁校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无论是在教室、寝室、操场,都自觉地形成爱校、洁校的好习惯。

(二)追求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人与人的关系主要通过血缘关系、信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网络来连接。而学校主要是由业缘关系衍生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连接。我校追求这些关系的和谐,是因为它决定了我校校园和谐的成败。

1.师生关系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我校挖掘“爱基因”,提炼“爱文化”,让校园充满爱和智慧。首先,我校给校训、办学理念注入“爱”的内涵,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生命的个体,追求学生个体成长的和谐。其次,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差异,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会收获学生的真诚。再次,要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的靠山,用智慧教育学生,严爱结合,真心教导,平等对待,不排挤后进生。最后,应将理解、宽容、关心和爱护作为对待学生的基本理念,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不同个性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才会构建融治的师生关系。

2.生生关系的和谐

卡耐基曾经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学生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学生一生中最长、最宝贵的时间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度过的,所以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我校既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加强团队精神的塑造,增强班内凝聚力,让学生和集体和谐相处,让学生在集体中主动健康地成长;又构建完善的制度文化,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其良好的品行习惯,让学生们知礼仪、懂感恩。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3.同事关系的和谐

学校是个家,幸福靠大家。同事关系既是伙伴关系,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我校从以下三方面来和谐同事关系:首先,我校提出了“共建秩序是基础,共创效益是桥梁,共享快乐是归宿”的教育价值追求,把“共享快乐”作为归宿,充分体现了我校的以“和谐”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其次,强调管理者要做好服务员、联络员、战斗员、指挥员的工作,从而达到同事平等和谐相处的目标。再次,学校管理以教师专业成长的快乐发展、快乐工作、和谐共事、幸福生活为终极目标。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汇聚力量,才能筑牢和谐的基石。

4.家校关系的和谐

社会日新月异,家校依旧密不可分。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家庭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学校只有与家庭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我校建立了多种渠道的家校共育机制:家访制度,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家长参与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开通“家校通”、手机微信等交流平台。教师与家长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三)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基石,而文化自信的基础就是文化自觉。我校地处洣水之滨,有着灿烂的水文化,与炎帝文化一脉相承。我校要提升学生对炎帝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理解炎帝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并把炎帝文化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和价值观念。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对炎帝陵进行定日拜谒活动、清明祭扫活动,把有关的炎帝诗文写进了校本教材,班会课、国旗下的讲话大多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传承炎帝文化。同时我校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推动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直至影响世界文化、人类文化。这就是我校校园文化的大理想、大格局。

总之,我校已加大对炎帝文化的研究和探寻,挖掘炎帝文化基因,并将其更多地渗透到校本文化中,为校本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传统文化支持,让文化强校之路愈走愈宽。


参考文献:

[1]肖新俊,解德玲.试述炎帝神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涵上的相通性[J].文教资料,2011(3):67-68.

[2]黄俊军.南岳衡山是中华香祖文化发源地——香祖师炎帝神农氏与南岳衡山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J].世界宗教研究,2017(5):121-130.

[3]孟荣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内蒙古文化建设[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2):49-51.

[4]张希萌.祝东江文化自觉意识观照下的中国文化外译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3):93-98.

来源:《教师》。

湖南巨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电话:0731-82055598 备案号:湘ICP备18015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