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浅谈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李 香
(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湖南 长沙 410699)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实践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获得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及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研究认为,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应当具备六个关键能力,即制订游戏计划的能力、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能力、创设游戏环境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介入游戏现场的能力以及评价幼儿游戏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98-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长沙市“十三五”一般资助课题“幼儿园合格师资职前培养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 香(1988—),湖南浏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游戏与课程。
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的专业能力。那么,在幼儿游戏指导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究竟应当具备哪些关键的专业能力呢?在深入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课题组观察了A市部分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游戏现场,并对园长进行了访谈,从游戏前、中、后三个阶段中总结了教师游戏指导应当具备的六方面的关键能力。
一、制订游戏计划的能力
制订游戏计划是将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也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游戏活动的最好手段。游戏计划不是对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否定,而是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付诸实践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应当从幼儿园的整体课程计划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需要和幼儿园的游戏场地材料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参与游戏计划的园本教研活动,制订从园所到各年龄班的不同层次(学年、学期、月、周、日)和级别(园所、年级、各班)的游戏计划。
游戏计划的具体实施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关键的是班级周游戏计划和具体游戏计划制订的能力。目前,部分重视游戏计划制订与实施的幼儿园,不仅仅将周游戏计划内容反映在周课程计划中,而且将其单列表格,充分反映每周游戏计划内容与安排。游戏计划需要教师在班级周游戏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班级的实际条件及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来制订。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能力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源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源于一切生活经验,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水平往往就越高。如角色游戏,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越多,其在游戏中的角色行为、语言表达等方面就越丰富。教师可采用外出郊游、劳动、参观、讨论、观察、阅读图书、欣赏照片和视频等多种方法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经验;也可协助和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家庭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见闻、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善于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共享经验。
三、创设游戏环境的能力
(一)创设适宜的游戏空间
1.室内游戏空间的创设
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室、阳台、走廊、楼梯转角等场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带领幼儿共同创设游戏空间。教师布局游戏空间时应全面考虑,一是场地安全,空间宽敞明亮;二是注意区域间的间隔,动静分开,便于幼儿游戏;三是考虑区域的游戏功能,以促进幼儿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全面发展;四是联系紧密的区域,可邻近设置或整合在一个游戏空间;五是区域设置数量适当,一般来说,每个班级创设4~6个游戏空间最佳。
2.室外游戏空间的创设
幼儿园室外空间更为开放,教师在创设室外游戏空间时应考虑如下情况:一是尊重自然,充分挖掘户外资源,充分利用户外本身的绿化和景观。二是合理规划区域,包括运动专区、大型玩具区、玩沙玩水区、种养区等。三是全面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要。
(二)投放适当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以及游戏中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在为幼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数量、种类适当,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及时更换或者重新组合游戏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和操作欲望。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准备、制作过程,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搜集经久耐用的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并应保障游戏材料的安全性,摆放的位置应便于幼儿取放和整理。
(三)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若想要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并有所发展,教师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一是保证每次开展创造性游戏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某省示范性园所下午的全员区域游戏活动时间为50分钟。二是保证经常性地开展某类游戏活动,且每周或每两周应兼顾其他类游戏活动的开展。
(四)营造良好的游戏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氛围,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效果。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与幼儿平等交流、协商和互动;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表达并积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建立友好互助的同伴关系,为其营造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一面镜子,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反映出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因此,教师应具备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幼儿的神态、参与程度、动作发展、材料使用、游戏作品等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时,教师应学会进行记录,观察与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不仅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基础,也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教师必须对游戏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幼儿自身、家庭环境及游戏现场环境和材料等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游戏条件,促进游戏水平的提升。
五、介入游戏现场的能力
(一)把握介入时机和方式,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
当观察到游戏现场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时,教师应当介入游戏:①当游戏处于低潮或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②当幼儿缺少游戏材料,使游戏难以进行时;③当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时;④当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或消极负面内容时;⑤当幼儿游戏获得成功想要与教师分享时。
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包括平行介入、间接介入和直接介入。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玩游戏时,在幼儿旁边玩同一个游戏,但并不与幼儿互动,也不干扰幼儿游戏,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游戏行为的参考。直接介入是指教师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这种方法常用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助时,也可用于幼儿游戏出现安全隐患时。但教师直接打断游戏进程,会破坏游戏氛围,影响幼儿的游戏兴趣,应慎用。间接介入是指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根据情节的需要和变化参与幼儿游戏过程。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增添游戏乐趣,丰富游戏内容,提升游戏水平。以上三种方式并无好坏之分,教师应遵循“幼儿是游戏的主体”的原则,根据游戏开展过程的需要适当选择。
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主要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两类,言语是教师介入的主要手段,非言语的运用则更能体现教师介入的艺术性。言语方法主要有指示、讲解、建议、询问、描述、提问、评论和重述等。教师采用直接介入的方式指导游戏具体表现为对幼儿的明确指示、讲解、建议等。除语言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和示范等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游戏。其中,示范通常用于新游戏技能的掌握,多半结合语言一同进行,可以是伴有讲解的直接示范,也可以在幼儿旁边展开平行游戏。
(二)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中幼儿的创造性表现集中反映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建议和参与游戏等方法引导和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应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和状态的基础上,肯定幼儿的搭建作品,引导和鼓励幼儿创造性搭建,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
(三)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游戏规则主要包括游戏的内在规则和外部规则。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等创造性游戏,一般有其内在的游戏规则。比如,表演游戏倾向对文艺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语言、行为的遵守和执行等。外部规则包括游戏过程中友好相处、不干涉和无故打扰他人的游戏、注意游戏安全和环境卫生、爱惜游戏材料、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等。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明确游戏活动的外部规则,运用语言提示、行为示范、环境布置和教育渗透等方式引导幼儿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
六、评价幼儿游戏的能力
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参与游戏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积累游戏经验、提高游戏水平,还有利于幼儿重温游戏体验,更有利于自身重视游戏评价,促进下次游戏指导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有效开展游戏评价,教师应当清楚游戏评价内容,恰当运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一是分享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二是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适宜性,幼儿对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兴趣和利用程度等;三是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语言、动作、坚持力、创造性表现等;四是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规则意识的行为表现。
游戏评价的方式有现场评议、讨论、汇报等。评价时,应避免以教师讲评为主,应通过开放式地提问、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评价,给予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发现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评价用语要具体准确、简单易懂,以保持幼儿继续游戏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 琦,翟理红.幼儿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海 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