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平台!360°智库,专业学术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登录|免费注册

智库文档

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智库文档

期刊展示

<
《中小学班主任》省级
《教师》省级
《新课程导学》省级
《时代教育》省级
《生活教育》 国家级
>

往期目录

刘军,肖洁,李容 浅议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发布日期:2018-10-23   点击次数:929

浅议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刘 军,肖 洁,李 容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2

 

摘 要:核心素养之于三维目标是既有传承更有超越。传承更多地体现在内涵上,而超越更多地体现在性质上。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8-13

作者简介:刘 军(1984-),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药物分析专业教学。

通信作者:肖 洁(198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业分析专业课程教学。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从“双基”走向“二维目标”,它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其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量变就是从“一维”(双基)到“三维”,质变就是由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到强调学生的发展是三维整合的结果。从教学的角度讲,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使素质教育在课堂的落实中有了抓手。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缺乏任一维度目标的教学都会使学生的发展受损。显然,三维目标之于双基,既有继承更有超越。那么超越和创新表现在哪里?核心素养较之三维目标究意在认识和理论上有哪些突破?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中的变迁基本上体现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东西。相对于双基,三维目标的理论比较全面和深入。这是因为,任何学科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样三个维度的要素。该学科知识体系及其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核)。因此,双基对学科的揭示是单维度的,而三维目标是全面的。而且,三维目标不是学科之外强加于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而是学科自身内在隐含的价值。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之中的方法与过程指的是学科特定知识形成的“过程”及其运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嵌入、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从学科(课程)的角度说的。从教学的角度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复制,生成性是教学的特性。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除了接受、内化学科的三维目标(静态)外,也会创生出新的个人的三维目标(动态)。个人的三维目标既可能是学科三维目标的延伸、拓展、补充,也可能是超越、创新,甚至是质疑、反叛,只要是有价值的,都应该鼓励,知识如此,方法、态度更是如此。

但三维目标依然有不足之处,其一是缺乏对教育内在性、人本性、整体性和终极性的关注,其二是对人的发展内涵,特别是关健的素质要求缺乏清晰的描述和科学的界定。现有的课程标准虽然在总目标中提及类似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但没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没有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各个学段、年级、水平的表现标准。

这就需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只有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相对于三维目标,素养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素养是素质加教养的产物,是天性和习性的结合。素养完全属于人,是人内在的秉性,它决定人的发展取向。素养让我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素养导向的教育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核心素养则是素养系统中具有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成分,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人进一步成长的内核。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所起到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理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界定和描述各学科对人的发展价值和意义,体现各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能够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总之,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重建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根主线,统领着学科课程知识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难度的确定、课程容量的安排以及课程的实施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确立。同时,学科核心素养也是课程标准的“魂”,课程标准中因此有了人的“身”得以和学生的发展融为一体。学科核心素养使课程标准的形态从教学大部(双基)、内容标准(三维目标)走向了成就标准(核心素养),即以学生该达到的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纲领。

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从形成机制来讲,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发展,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从表现形态来讲,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情境,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显然,三维目标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力和品格。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似乎在不断地被弱化,很多人为此提出了质疑,知识不是素养吗?这实际上是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问题。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作为工具、媒介、手段、材料的知识反倒变成了教学的目的,知识被绝对化、神圣化了,教育成了为了知识的教育,而能力和素养反被弱化、边缘化,有知识、没能力、缺素养成为我们教学中最突出、最致命的问题。因此,从教育思想的角度讲,我们要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知识是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呢?我们认为,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学科活动意味着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转化、升华。这其中,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程与方法”也不是素养本身,它只是素养形成的桥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强调两点: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体现并聚焦于学科的精神、意义、文化,反映学科之情、之趣、之美、之韵、之神,从而使之与“学科知识”“学科活动”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第二,要在“内化”上下功夫,只有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品格,转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有品位的人,这维度的目标才有终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特性和教育内涵的有机融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为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蔡清田.论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养成的模式[U.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140-145.

2]吴 星、从三推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化学教学,20171:3-7

3]陈 坤,唐小为.课堂教学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5:105-108.

来源:《求知导刊》

湖南巨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电话:0731-82055598 备案号:湘ICP备18015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