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袁素娟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城关一校)
摘要:作者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和管理经验,总结概括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述了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班主任的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提升工作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仍将班主任置于主体地位,此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受传统观念影响,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都希望看到小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均处于可控制范围内,从而限制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思想严重不符,不利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2.班级管理方式单一固化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工作量较大,加之绝大多数班主任还承担教学、进修等诸多任务,精力严重分散,无暇思考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策略。因此,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最终呈现出单一化、固定化的形式,缺乏灵活性、创新性。
3.班级管理内容过于宽泛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部分班主任会存在家长式的管理理念,事无巨细,随时监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活动,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以及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此种情况下,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疲劳度;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成效的对策
1.完善科学的管理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多为片面的以师为尊,班主任说的话必须执行,这就容易引起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应积极创建并完善管理方案达到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例如,班主任可通过建立微信群、QQ讨论组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加强管理的针对性,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片面性。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依据学生年龄层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培养。例如,结合小学生对教师的依从性较强、模仿能力较强等特点,可为学生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对名人的优秀品质进行挖掘,并模仿学习。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起到榜样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细微之处感化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捡起地面垃圾、保持讲台桌面整洁等细微的动作均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3.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责任心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的桥梁,故而其责任心就可从学校与学生的角度来评判。对学校,班主任应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以及各项班级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学生,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快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学校通过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心,或设立惩罚制度,以强制性的措施提高其责任心。
4.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协助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应增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有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除此之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班长等职务锻炼,还包括全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板报设计时,班主任确定主题,由学生共同出谋划策,完成板报设计方案。再如班主任让学生分小组轮流举办班会等,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5.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
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管理者,应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各科任教师的沟通交流,帮助教师解决师生关系等问题,营造并维护教学氛围。例如,当学生与科任教师产生矛盾时,班主任应及时出面解决问题,积极寻求巧妙解决方法,在保护双方利益的同时化解矛盾。除此之外,各科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充分了解学生,共同实施解决方案。例如,可定期举办班级科任教师研讨会,针对近期班级中较为突出的现象或学生讲行商権,集大家之长,制定解决方案。针对某些上课不爱听课、顽皮的学生,各科老师可同时加大对其上课提问频率,助其保持警觉状态,认真听课。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且随着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加,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提高责任心,完善管理方式,与学生的家庭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探索学生内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祖国培养人オ。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