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优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桃花仑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阅读教学中“读”的作用。一些优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甚至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好。但现今的语文课堂,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朗读的指导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只追求读的数量,对朗读的指导机械且缺乏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通过仔细的调査研究,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还有需优化之处:
1.朗读与阅读理解相互依存
我认为把朗读融人阅读理解中使朗读始终贯穿于阅读理解的每一个环节;使朗读成为阅读理解的一个载体,使阅读理解成为学生读出感情的一个手段,这样将很大程度上体现朗读的目的性。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初读,扫清障碍→续读,理清脉络→精读,突破重点、难点→美读,交流争鸣
如《镜泊湖奇观》这篇课文,教师第一步要求学生初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了解文章的内容,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第二步要求学生再次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哪一段侧重于静态描写,哪一段侧重于动态描写。(第三、第五自然段侧重于静态描写,第四自然段侧重于动态描写)第三步要求学生有目的地精选内容进行朗读并结合自学思考题在书上进行批注。自学思考提纲如下:作者是怎样观察瀑布动态的?文章是如何把瀑布的动态美表现出来的?通过在读中圈画,学生懂得了观察事物动态的方法,并体会“下跌”“抛散”“溅起”等词语的准确性,理解“万斛珍珠”“千朵浪花”“千军万马”等比喻的含义,为有感情地朗读打下了基础。第四步教师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美读课文。
这种课堂的设计处处将朗读和阅读理解充分、扎实地融在一起,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也将朗读的目的显示得非常明确。
2.朗读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
朗读,是有声评议的艺术,是理解词句短篇,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凭借朗读,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直观可感的生动形象,读书入境,把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受和形象思维深化训练融为一体使课文情景活现,甚至通过朗读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开去,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如教学课文《琥珀》第3至第5自然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进课文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海边的恰适、松林的幽静、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扑苍蝇的紧张气氛。这样,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统一起来,把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思维的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动情,强化了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
3.朗读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学生真正能读出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朗读的技巧上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如语音语速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等。指导不可太繁、太密,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课文《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漫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在草从…”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余味无穷。这样读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掷地有声 、错落有致,读出了文章的节奏、语言的韵味、意境的优美、情感的共鸣。学生掌握技巧后,教师可将同类文章推荐给学生进行朗读,由此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质量。
4.朗读与内化情感相映成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着鲜明的爱国情感主线,如课文《中国石》。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牢牢把握作者的情感之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作深人的理解和训练,通过咬文嚼字、朗读赏析,从而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内化情感。《中国石》是一篇感情色彩极浓的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战士们对祖国的挚爱。教师在完成“整体感知——重点品析”的教学环节后,顺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①发现“中国石”一节,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惊讶、欣喜若狂的情形,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②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节,可采取师生各读一句的形式朗读,并重读表示动作的词语,以体会战土爱祖国胜过爱一切的心情。(③作者将“中国石”奉为至宝一节,可让几个学生分读,并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从而体会战士们心中时时装着祖国,为祖国愿意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作者的爱国之情内化为学生的爱国之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已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近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这样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将会因朗读而精彩!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