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平台!360°智库,专业学术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登录|免费注册

智库文档

百花齐放  启智珍藏

智库文档

期刊展示

<
《中小学班主任》省级
《教师》省级
《新课程导学》省级
《时代教育》省级
《生活教育》 国家级
>

往期目录

贺文娇 浅谈儿童情感与社会技能发展
发布日期:2020-11-05   点击次数:1013

浅谈儿童情感与社会技能发展

贺文娇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湖南 长沙 410025


:文章基于人的童年时期对人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四个阶段阐述了儿童情感发展所需要的支持以及实现的途径,同时采用案例、理论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观点采择法在帮助儿童发展其社会技能方面的优势及可行性。以期对家长及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情感发展;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观点采择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2020-03-10   文章编号:1674-20X(2020)10-0127-02

作者简介:贺文娇(1975一),女,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教育。


一、儿童情感发展

在《0~8岁儿童纪律教育》一书中,作者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必须在经历过前一个情感阶段的基础上,再进入下一个情感阶段。只有这样,他们的情感发展才能为一生的精神健康奠定基础。如果某一个阶段的情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下一个阶段的情感就会因为基石不牢固而大受影响。儿童的发展就像建房子一样,当你在建上一层时却发现其下的一层没有达标,如果你想重来至少需要拆掉两层或更多,你需要付出的可能是原来成倍的工作量。换言之,儿童的发展是无法重新来过的。因此,家长及教育者要了解儿童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看见儿童发展的需要,给予儿童满足与积极的支持,这一点尤为重要。

儿童情感发展共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任对不信任(0~2岁)。此阶段的儿童与父母的互动形成了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一生情绪健康的基础。如果父母对婴儿任何细微的负面情绪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婴儿的身体就会形成一种“这个世界很安全”的记忆。大量的心理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安全感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建构好,儿童长大后对世界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这将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他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教育生涯中,我们经常会遇见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学生。调查发现,这些学生都是出生后不久便成了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经常被迫独自一人在固定的区域待上大半天,没人与其互动,没人及时回应其任何的要求。这些学生在儿童时期没有体验到“我降临的世界是安全的,是值得信任的”,在信任敏感阶段没有建构好情感发展的基础,因而长大了往往很难相信别人,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他们在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非常明显,学习与身心发展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自主对羞愧(2~4岁)。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描述此阶段是一个幼儿将自己与一直依赖的成年人相分离来界定自我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通过独立行走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愿望,并且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检验这一关系,并确信自己是独立的。他们最常见的行为是经常对长辈说“不”。例如,参加生日聚会时,他们往往会很自豪地拒绝长辈给予他们的食物,也经常会看到他们流露出拒绝之后马上又嘴馋的尴尬表情。这时,很多长辈会给予及时的支持:“你现在又想吃了,对吧?”这样的询问既表明接纳了幼儿之前自己做主“不要”的行为,又缓解了他们当下想吃但又有点难为情的矛盾情感。如果经常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他们就会体验到自己做主的快乐。

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孩子爱父母甚过父母爱孩子,孩子往往会为了不让父母生气、伤心而选择服从。家长及教育者如果持续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培育幼儿,幼儿慢慢地就会认为离开照顾自己的人是一件感到羞愧的事情。时间久了,幼儿就会对家长产生过度的依赖,遇事自己做主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发展,因为他们的身体记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主就是对父母意志的违抗。等到年龄增长到需要自主规划学习与生活的时候,他们的自主能力已没办法跟上同龄人的步伐了。

第三阶段是主动对内疚(4~6岁)。在经历了自主阶段后,他们发现原来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可以独立支配自己的身体与思想。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个人的权利与能力,他们会主动参与一些新任务,希望能收获参与感与自我肯定,他们开始萌发竞争意识,并想把所做的每件事都做到最好。这个阶段,家长及教育者给孩子提供适当成功的机会是有必要的,这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从而帮助他们建构更好的自我认知。同时,成功的感觉是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心的基础。反之,儿童若缺乏成功的经历,会认为自己是个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能力帮助父母,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办好被托付的事,从而对父母、对身边的人产生愧疚感。这种认为自己能力缺乏的早期自我认知让他们不敢尝试做新的事情,不容易主动去认识新的朋友。如果他们没有做好工作上的事情,大多是因为被困在内疚的情绪之中而不能采取及时的调整与应对措施。同时身体记忆的规律使他们长大后很少会去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第四阶段是勤奋对自卑(6~8岁)。在充分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支配自己身体的自由并可以主动实现自己的想法后,儿童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者。如果他们成功地做了某件事或熟练地掌握了某一种技能,他们的行为就会反映出良好的自我认可感。他们会通过学会读、写、思考以及合作来体验成功的感觉。这个阶段里,每一次细小的进步或他人给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都像是吃了蜜一样甜。他们可能会因为声情并茂的朗诵受到表扬后不断地去朗诵,也可能会因为一件自己做的小木工在学校科技节中被展示而兴奋好几天。

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在与同伴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成功的感觉,慢慢地该儿童就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不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许多研究也表明:很多儿童就是在这一阶段被贴上失败的标签,还有些儿童会因为沮丧与愤怒而扰乱课堂,终身的劣根也就在早期埋下了种子。

二、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

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主要是指儿童社交能力的建构。儿童社交能力包括合作游戏的能力、分享能力、发起友好的交往以及积极地回应他人的友好交往的能力。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主要学习内容,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同伴,学会协商、妥协、处理冲突。很多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都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性技能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的儿童,在整个在校学习阶段都会明显地感受到自己难以被同伴接纳。这些儿童如果后期没有得到大力的支持与帮助,成年后一样会面临着社会性问题的困扰。所以家长及教育者需要帮助这类儿童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成功加入游戏、如何处理游戏中的冲突;引导他们看见别人的需要,理解别人的感受。鼓励他们在做决定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表现出对他人利益的关心和对自我的关心。观点采择法是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普遍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多数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观点采择法就是指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多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因此也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交往范围的扩大,遇到的冲突也会越来越多。因而帮助儿童学习运用观点采择法来处理冲突、建构儿童的道德自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案例是观点采择法的应用过程:暑假,几名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了卖报纸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名学生的任务是卖30份,其中一名叫Y的女生很快就卖出了多份报纸,

一名叫K的男生好长时间都没卖出一份报纸。K的家长帮他分析了原因之后,K便选择在Y卖报所在地的马路对面卖起了报纸。也许K吆喝卖报的声音以及促销的语言有所变化,他这边的路增多了,报纸销量也大了,Y见状就跑到K那里去卖报。K看见Y过来了之后,他认为Y会抢走他的客户,两人就发生了口角冲突,K还动手打了Y。下面采用观点采择法来处理这一冲突过程。

家长:Y,你看上去很伤心(家长用手轻轻地抚摸孩子的背部,安抚着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尽可能地平静下来,同时招呼K过来)。

家长:Y,K,现在你们两个谁愿意说说刚才事情发生的经过?

Y:他打我。

家长:哦,K打你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Y:……(表达不出来)

家长:K打你时,你是不是特别不舒服而且很难过?(帮助Y表达情绪,体会自己的感受)

家长:K,你打了她,她感觉很难过。来,我们一起来抱抱她。

(帮助K感受Y的难过,引领K承担安抚Y的责任)。你打她时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担心)

K:她跑到了我那边去卖报纸,这样我的报纸就可能卖不出去了。

家长:也就是说你担心她与你在同一个地方卖报纸会影响你的报纸销售,所以就打了她。(帮助Y看见K的害怕)

家长:Y,你改变主意跑到那边去卖报纸,你的想法是什么?

Y:那边入多了,所以我就跑过去了。

家长:也就是说你也想早一点卖完报纸。(帮助K看到Y的需要)

家长:我现在知道你们两人都想到路人多一点的地方早一点卖完报纸。请你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帮助孩子看见他们的共同需要,同时给予他们商量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不仅帮助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帮助孩子了解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建构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等社会技能。

很多研究都已证明:只学习学术技能而缺乏社会技能的学习个体不会发展成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成员。书籍《童年的秘密》中也讲到,儿童的成长中有一个情感发展与社交敏感期,如果教育者在这个时期给予儿童锻炼的环境,提供支持与帮助,儿童就会发展出亲社会的行为能力。反之,错过这些敏感期,儿童可能就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同等程度的发展。

总之,童年时期的教育“失之毫厘”,成年时期就可能会是“谬以千里”。反之,童年时期的一分耕耘,在成年时期,将会得到数倍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

[2]孙瑞雪.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

来源:《教师》。

湖南巨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电话:0731-82055598 备案号:湘ICP备18015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