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要多途径开发课后服务资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课后服务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和“双减”背景下,针对如何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达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以课后服务促进“双减”政策落实,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
一、转变观念,激发高效能的服务情怀
课后服务属于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为了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问题而衍生的一种服务。在课后服务实施初期,部分教师抱有抵触情绪。我校通过各种培训和会议宣传课后服务的实施内涵,规范课后服务内容,坚持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坚持作业辅导和兴趣拓展为主体,坚持做到三个“不”——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增加课业负担;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开设兴趣拓展班;同时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实际,合理安排任务,给教师预留充足的教研时间,避免影响其教学和生活。通过刚性管理和柔性关怀,教师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100%,教师们最大限度地尽自己所能开展好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达到95%。
►
二、改善环境,打造智能化的教学场景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向着“构建智慧环境、革新学习方式、重组智慧课程、力推智慧‘双减’、提升智慧管理、促进智慧评价”大步迈进。我校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满足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的需求,打造常态化智能化高质量课后服务教学场景。
一是从艺术角度对学校建筑群进行优化升级,使育人活动与空间搭建相契合,新建周南中学创始人朱剑凡先生雕像,增设地面游戏。二是升级教室和功能室的教学教研设备,新建跆拳道馆、创客室,添置VR教学设备,购买编程、数学游戏等课程设备。体育馆添置新风系统和电子显示屏,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三是共建“智趣”新课后资源平台,构建多元延展的内容体系,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四是建立“一键在手,校园行走”的智慧校园环境矩阵,校门口的出入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家校互通零距离。
►
三、提升素养,锻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打造课后服务的智慧课堂主要依托教师来实现,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为引领教师队伍紧跟时代步伐,我校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拓展和延伸课后服务课堂的内涵,站在未来学校创建的基点上,基于“三格工程”教师培养模式和“一体两翼”教研模式,进一步构建了完善的未来教师发展成长图谱和培养体系,成立了信息化教师工作坊,搭建了智慧教学探索平台,纵深推进构建教研与师训新样态,成立“‘领航者’研训一体联盟”,构建智慧教研共同体,深耕协同备课、混合教学和课题研究,为课后服务提供了专业的师资和技术保障,促进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
四、构建体系,发挥高品质的育人价值
(一)做好课程开发,筑牢课程体系的基石
课后服务实施初期,我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和学生对现有课后服务课程管理和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让家长对课后服务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课程设置应顺应学生未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对于如何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提供多元、个性化的发展机会,我校从课程开发和设置上精心思考。
一是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我校组织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各种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后服务课程的认知,并将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认真督促教师落实集体备课,挖掘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开发校本资源。2023年,我校组织教师参与由湖南某出版社组织的“智趣”新课后“品德修养”版块中一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养成教育课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在该出版社专业团队的引领下,我校教师课例研发和教材编写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课程。“智趣”新课后资源平台打造了智慧校园背景下“校内+校外”课后服务的新样态。
二是构建“智趣”课程体系。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后服务课程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对办学的育人目标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对现有的课后服务课程目标、内容体系进行系统的整合和优化。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最前沿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对标“格调高雅、学业优良、体魄强健”三大学生成长目标,提出“六秀”的育人目标,将“六秀”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指标点相融合,构建出了指向性、目标性和层次性更为突出的“智趣”课后服务课程框架,即作业辅导、趣味成长、智慧教育和雅美素养。
三是拓宽课程开发的渠道。为了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智慧校园环境及大数据时代要求,我校引进第三方机构,吸引教师和家长参与进来,通过课后服务的渠道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丰富了课后服务课程。
(二)优化课程机制,夯实课程体系的管理
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跨度大、课程多、放学时间不统一,管理难度非常大,为此,我校在管理上做到:
一是精准定位。我校将其目标定位为精准服务和多元发展,将小学部和初中部的作息时间整合配套,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
二是完善机制。既做到服务管理精细化,又做到权责分明,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课后服务科学持久发展。课程研发组根据各年级的教师及学生情况科学设置课程,课程管理组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我校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后服务教师岗位管理制度》《课后服务工作安全预案》《第三方机构教师管理制度》等,配套制订《课后服务学生考勤表》等表格;针对家长和学生制订《课后服务告家长书》《课后服务协议书》等。家长监督组由校级家委会担任,为其制订《课后服务监督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建立,明确课后服务的性质与权责主体,厘清课后服务主体的责权等内容,确保课后服务主体的权责统一,从而推动课后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精细管理。课后服务制度建立后,我校坚持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完善和修正。根据校本课程管理要求,学生通过智慧校园平台进行选课,教务处、年级组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开展巡课评价,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家长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班级优化大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日常的管理中,我校坚持“321”管理要求,即3次巡查,2次反馈(学校反馈+班级反馈),1次展示(每日展示+年度展示)。各项制度的落地实施,有效促进了课后服务这一特殊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不仅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问题和减轻了校外培训负担,服务学生的学业发展,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四是树立“大校本”课程观。联通校本课程,每周二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和课后服务第一节课联通,两节连上保障了课程效果。
(三)确保课程质量,实现课程体系的价值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提高“智趣”课程体系的质量非常重要。我校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1)开展课程督导活动。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既需要教师的敬业态度和专业研究,也离不开学校的严格督导。2022年3月,我校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书包不回家”课后服务提质活动,鼓励教师布置无纸笔作业,改进作业辅导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将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达到家校共育、协同育人的效果。每日反馈表明,98%以上的学生能完成当天的作业,真正做到“作业不回家”。
(2)开展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抓‘双减’强落实,共筑高效课堂”作业设计竞赛活动。其中“主题实践性活动设计”比赛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充分体现多学科融合,使课后服务成为学生良好的实践平台。如五年级学生在“经典阅读”课程中以“走近民进故事”为主题开展“民间故事连环画”创作和阅读分享活动。一年级学生利用手工课开展“银杏树下”主题活动,在校园银杏树下收集银杏叶,制作美丽的书签和银杏插画。六年级学生利用“微电影创作”课程开展主题为“银杏·校园·成长”的校园微电影拍摄活动。在该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试镜海选,敲定主角,成立了导演组、编剧组、摄影组、场务组、演员组、剪辑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体验着电影拍摄的忙碌与艰辛。课后服务课程重视学生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课程素养转化为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非常大的帮助。
(3)开展课程竞赛活动。我校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大力推动课后服务课程的建设。“铿锵排球”课程传承周南排球精神,不断丰富“品质秀峰”的内涵和外延,我校一至九年级在课后服务中均开设此课程,校内每年开展班级排球联赛,我校学子参加2023年长沙市中小学排球比赛荣获冠军。“足球王子”课程旨在筑牢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根基,在至七年级开设,校内每年开展班级足球联赛,校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脱颖而出。“葫芦丝演奏”课程着眼学校器乐进课堂特色项目的建设,“飞鸟合唱团”和“森林舞蹈”为年度器乐展示比赛、艺术展演和区级班级演唱演奏比赛等打下坚实基础。“微电影创作”课程中《银杏·校园·成长》拍摄团队,在“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类全国交流活动”做分享交流。我校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培养规划,将竞赛活动与课后服务课程相结合 ,推动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4)开展课程展示活动。课程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和机会,课程展示分为三个类别。一是课堂直播类展示。2019年至今,我校面向家长开展了5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活动,分别向家长直播“爱上米思齐”“创意粘土”等课后服务课堂,邀请家长代表走进教室,家长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在手机上实时观看课堂并扫码评课。二是专项比赛类展示。劳动科技节活动呈现了人工智能、航模等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器乐专题比赛展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湖南省劳动教育现场会专场展示活动中,学生利用课后服务课程创作的银杏书签、掐丝、香囊、银杏头饰等一系列“银杏”文创产品,得到了省市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认可。三是成果汇报类展示。2023年5月我校以“‘五育’融合迎六一,‘六秀’育人展风采”为主题开展特色课程成果展示活动,活动通过“线下+线上(抖音直播)”“动态节目展示+静态展区布置”等方式对书法、绘画、杯子律动、银杏树下等特色课程成果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沉浸式的汇报,是师生对课程教与学的生动再现和创造,“‘五育’融合,‘六秀’育人”正是周南秀峰人在基础教育领域实践“教育强国”的校本路径。课后服务课程展示活动全面展示课程实施的效果,展现了“三全育人”整体构架层面的学校担当、教师担当、家长担当、社会担当,引导着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乃至社会人员在内的所有的“教育参与者”。
在智能化时代和“双减”背景下,我校基于智慧校园环境做好课后服务保障工作,努力解决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之间的时间差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丰富学校课程内涵,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成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后服务课程实施策略研究”(HNETR200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