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平台!360°智库,专业学术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登录|免费注册

范文集锦

论文示范  品读分享

范文集锦

添加中。。。
陈辉艳 从心出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育人育心
发布日期:2018-12-19   点击次数:885

从心出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育人育心

陈辉艳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立人学校,湖南 株洲412008)

 

 :文章遵循“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提倡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切合儿童生活的生动导入激趣凝心,以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的活跃课堂动情入心,以适合学习情景的流动教室育人育心。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能力。秉承多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性理念,打破传统教学场地的限制,创设更为广阔的教学阵地,从而达到育人育心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儿童生活;儿童兴趣;学习情境;育人育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5

作者简介:陈辉艳(1968—),女,湖南株洲人,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立人学校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现在是个改革的年代,教育的改革更是走在前列,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从2016起,教育部办公厅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课改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一系列的重大变革,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年来,我扎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尝试,觉得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可以从“三心”上下功夫。

一、导入,从儿童生活入手——激趣凝心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课程教师必须把握的精髓,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必须遵循这个宗旨。

良好的导入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就得在导入上下功夫,开课就要抓住学生们的心。尤其是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因此抓好导入环节更是关键。新颖的导入设计必须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而导入的素材、资源都应来自他们熟悉的生活,而且一定要有典型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内容不是苍白无力、凭空而来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挑战第一次》,我这样设计导入环节:“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来采访一下大家,晚上和爸妈一起睡觉的同学请举手。晚上一个人睡觉的同学请举手。请谈谈自己的理由和感受。”我引导之后抛出一个问题:“今天晚上小明他想尝试一个人睡,大家来帮帮他,请说说你的主意。”学生们畅所欲言之后,我小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第一次需要我们去挑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挑战第一次’这个话题吧。”现实生活中低年级有很多学生真的害怕晚上一个人睡觉,这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存在而且很想解决的问题,抓住学生生活的实际及需求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凝心激趣的良好作用。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教材内容是《我背上新书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新奇、高兴、向往、疑问,甚至是害怕和担忧,在导入设计中,我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首先以绘本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导入,把学生们带入故事情境之中,接着利用直观的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幅,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和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教师抓住生活性来设计导入,一开始就凝聚学生的心,这样的开课是受欢迎的,凝心赢在开始!

二、课堂,从儿童兴趣出发——动情入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了多个学科知识。教师要做有心人,去发现学科间的联系,在备课时,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辩一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上《我不拖拉》这一课时,当我讲完绘本故事《拖拉鸟》,学生们都为拖拉鸟的结局而担忧。我问:“你想对拖拉鸟说什么?”“我想说,拖拉鸟,你以后真的再也不要拖拉了。”“我想对拖拉鸟说,你知道吗?你一定要不拖拉。”学生们各抒己见,从心底里觉得拖拉是个坏习惯。从明理再到导行,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各类活动,例如讲故事、演讲、情景表演、知识抢答、调查、参观访问等,在一个个活动参与中,学生们得到了充分锻炼,经过诠释的道理也随之深入人心。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整理书包比赛,评一评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这样能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丰富课堂,又能充分吸引学生,在各类让学生们动心的活动中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无缝对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说教,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效性。动心贵在用活动来诠释!

三、教室,随学习情境流动——育人育心

品德教学应秉承多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性理念,创设开放的氛围,围绕开放性这一核心。同样一个教学设计在不同的场地上课,效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传统教学场地的限制,创设更为广阔的教学阵地。在教学《风儿轻轻吹》这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体验风儿轻轻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先在教室里教学生们做风车,然后带领学生们来到操场,一边跑一边看风车吹起来,让他们真正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我们的校园》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教学,设计了“参观校园”活动,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图书室、录播室、多媒体教室等场所,同时深化扩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校园各地方的作用,以及在校园不同场所的行为习惯要求。当我们来到计算机室时,高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课,小朋友说“学校电脑室有好多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电脑里画画,我想快点长大,快点到电脑室上课去。”还有小朋友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上课认真的样子,说:“我们要安静,不能大声说话。”这样在欣赏校园风貌的基础上,学生们不仅能较快地熟悉环境,还能尝试着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同时了解掌握一些好的学习行为,培养热爱学校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能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起到育人育心的作用。

从教快三十年了,一直和学生们待坐在教室里完成教学任务,似乎理所当然。自从接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以来,我尝试着打破固化的教室,开始了流动教室的尝试。我的“教室”可以是食堂、图书室、操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电影院、烈士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流动的教室是那么新鲜而合适,在这里学生们思维飞扬、乐不思蜀,每次流动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室成了师生间的“快乐大本营”,每一间流动教室都留住了学生的心,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实现了育人的根本目标。

总之,我们要遵从新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以切合儿童生活的生动导入激趣凝心,以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的活跃课堂动情入心,以适合学习情景的流动教室育人育心,这样,当好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就不难了。

 

参考文献:

[1]张雨虹.浅谈法制启蒙教育对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1.

[2]李 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J].速读(下旬刊),2017(9):185.

来源:《教师》2018(11):372

湖南巨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电话:0731-82055598 备案号:湘ICP备18015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