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示范 品读分享
智慧沟通,让心灵“零距离”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沟通技巧
蔡 敏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家校合力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家长对班级工作的配合不仅直接影响班风和班级建设,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德育的成败。文章结合作者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家校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家校沟通;智慧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17
作者简介:蔡 敏(1982-),女,湖南益阳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一、前言
前段时间,微信群里流行了这么一个段子,真可谓深入人心:
经常有家长找我,一脸诚恳:“老师啊,我家孩子在家不爱看书,你帮我说说。”“老师啊,我家孩子中午不午睡,你说怎么办?”“老师啊,我家孩子到了双休日就只看电视,咋办?”终于有个好解答的了,我赶紧插嘴:“你把电视关了,把插头拔了……”“那不行!我关了电视他就哭。”家长说。
……
很多时候,家长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当成“全能者”,似乎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班主任这里得到解决。可是当教育回归到家庭后,教师们所有的建议、意见却好像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其实,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能相互分享,双方都会受益。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谈谈如何与家长更有效地沟通。
二、初次接触,提早计划;不慌不忙,有备而来
1.高度重视跟家长的第一次见面
两个人初次见面的前7秒钟将决定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好,之后发生的负面事件也不会取代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之后再多的正面信息也很难改变第一印象。记得一年级开学前刚刚组建家长QQ群时,就有家长将我的“底细”查个清清楚楚,从哪里毕业,曾经在哪里工作,有过哪些成绩等。因此,第一次家长会上,面对家长或好奇或质疑或期待的眼神,我不卑不亢,言辞有礼有节,让家长对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给家长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这就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尽早聆听家长的心声并作相关计划
刚接手一年级、开学之初我便给家长写了一封信,简要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期望家长配合的事项、与学校老师的联络方式,并留下“家长给老师的话”这个栏目请家长留言,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通过查看学生的入学登记资料,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等,第一时间搜集学生家庭和个人的详细信息,对特殊家庭或特殊问题的学生可以早关注、早介入。在开学第一周,我就约谈了一位在入学测试中评分较低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学生因为隔代教育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希望父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3.通过消除误解来处理冲突
教师要避免被家长投诉,就要认识到大多数问题都来自误解,积极主动地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间题。记得一年级下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特别的男孩,第一周就因为和同学发生冲突而拳脚相加,和家长沟通时,发现我们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家长认为这件事的过错主因在于对方孩子的“挑衅”造成自己孩子的过激行为;而在老师看来,这个孩子明显有着对事情的偏执认知。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新的矛盾,怎么办呢?经过深入的沟通,我了解到这个学生从小和父母在国外生活,所以在认知和解决问题时,与我们相比,学生和家长都会有着不一样的角度。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强烈的不安全感、防御心理造成他易怒、激动。对此,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找来双方父母和学生,将事情的过程客观还原,并从双方的角度来审视,最后,学生互相道款,家长互相理解,事情也得到圆满的解决。
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注重策略,重在说理
1.通报情况宜早不宜迟
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行为纪律方面的问题,教师在问题初见端倪的时候就要跟家长沟通,不要等到问题严重后才告诉家长。如果家长感到问题很突然,就较难获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2.通报学生问题要讲策
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教师可以如实地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主动邀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某些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1+1>2”的效果。对于后进生的家长,对学生的问题每次只需有针对性地说一点,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措施,使家长增强信心,有的放矢。对于隔代教育的家长,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首先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想法,对他们付出的劳动表示感同身受,给予他们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技巧、方法,同时要表明自己对学生的付出与关心,让他们也对我们的劳动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让他们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四、勤于观察,善于总结;关注细节,注重实效
1.教师要善于在沟通前分析问题的性质
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大致有哪些具体的原因?是身体原因,还是学生习惯不良?是父母教育方法偏颇,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身上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家长沟通,切不可妄下结论。班上有个女学生上课经常打瞌睡,我通过和该学生的交流,发现她由于近期在一些媒体中看到一些负面的新闻,对援疆的父亲既思念又担忧,导致睡眠不佳;母亲独自照顾孩子缺乏细致的关照,使本就敏感的孩子更加焦躁不安,失眠多梦,上课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我通过和学生母亲的深人交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与学生的父亲取得联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渐渐地,学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了。
2.教师要善于了解家长个性喜好
在平时的观察和交往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可以直接、坦诚地与之探讨孩子的问题;内向型的家长,教师适当放慢讲话节奏,营造宽松的交谈氛围,引导和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容易焦虑的家长,教师尤其需要考虑合适的表达方式,可以用边谈问题边给建议的方式,让家长放下心理包袱,客观看待问题,找到最佳方案;对于话少拘谨的家长,教师可通过网络交流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3.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与家长交流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作品、活动时的照片或做的课堂记录以及常规登记本、作业本、小组活动情况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地看待问题。为了让家长更加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还可以将孩子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综合起来,或者邀请科任老师共同参与到同一个话题的交流中来。
五、以诚相待,真情流露;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1.要注意沟通时的言谈举止
教师要面带微笑、神情专注,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诚意;面对面交流时与家长保持适当距离;用商量的语气、柔和的态度来谈话,以期取得家长的配合。
2.要注意在沟通中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
虽然说教师不是万能的,但是面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必须有专业的分析与建议,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探索、思考工作的艺术。
3.要注意沟通后的反馈追踪
在与家长沟通后,教师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针对学生实施的帮教方案是否奏效。因此,沟通后教师要将学生近期的表现,通过每日接送时间或电话、QQ、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定期沟通,以检验效果,同时教师与家长双方都应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对其仍然存在的问题应寻找进一步的解决策略。
六、结语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的不同之处;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向上、向善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不留遗憾。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孙蒲远.美丽的教育[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3]苏 静,孙彩红.新生来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