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平台!360°智库,专业学术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登录|免费注册

范文集锦

论文示范  品读分享

范文集锦

添加中。。。
赵 烨 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发布日期:2020-11-03   点击次数:893

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湖南省长沙市砂子塘新世界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1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湖南省长沙市砂子塘新世界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如何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呢?文章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论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之重要性;提倡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兴趣;自主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101-02

作者简介:赵 烨(198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长沙市砂子塘新世界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它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给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任教的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学校以前一直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许多的学生都是周边的菜农户子弟和外来务工子弟,美术素养比较低,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

新课改提出后,笔者觉得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让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根据城乡交界地区学校的具体学情,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受教育呢?在十多年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直以来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业成功的秘诀。在我国城乡交界地区,学生的流动量大,学生的美术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才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美术变为主动学习美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爱玩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发挥和扩大它的优势作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爱上美术,想学好美术。

比如,在上低年级美术课“人物的表情”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上台来表演各种表情,微笑的、生气的、哭泣的、愁眉苦脸的……同时,笔者要他们认真观察每一个表演者表演时眉毛、眼睛、嘴巴等五官部位各有什么不同,这样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了解了人物做出各种表情时五官的变化,为他们后段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第一,美术课堂的学习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在教学题材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把课本中规定的题材多多拓展,不断充实,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标志设计欣赏”这课时,笔者在上课前就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白图形标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研究标志的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明白设计的步骤,然后进行简单的设计。

第二,教师要把日常生活变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开放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美术。例如,在教小学美术第七册第22命题画“欢乐的童年”时,笔者就选择了一个低年级户外活动课,让学生拿着画笔在一旁观察:孩子们若无其事地说笑玩闹,有的玩滑滑梯,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玩抓人;同时注意玩耍中每个人的表情、动作,以及衣服特点、发型特点等;之后让学生回味自己的童年,并把它画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学起来很有意思,画起来也就变得简单轻松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管新课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在城乡交界地区,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现象仍比较严重。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一般会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先导入,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赏析,再向学生示范如何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范画临摹,最后进行评价。这样一个固定的框架结构,不免使课程的各个部分显得僵硬,且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对绘画技能的教授,从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中过分追求每个环节在整个课堂四十分钟内的硬性分配,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整堂课下来,学生完成的作品看似不错,实则在模仿借鉴,没有融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作品。

新课程改革提出后,要求教师把学生推向探知的前台,教材、教具、软件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工具。在美术课上,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正确给自己定位,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意义深远的。

(一)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欣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课标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所以,在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自己说,而是让学生先说,先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只要在学生说的时候或者说完之后进行适当的补充。

例如,在教学美术第七册“色彩的冷与暖”这课时,笔者就先出示欣赏的作品,让学生谈一谈看到这些作品时的感受和想法,再用多媒体演示讨论的话题:①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②作品给你什么感觉?③你喜欢的作品是哪些,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学习,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谈作品内容,有的说作品色彩,有的通过色彩谈到人物的心情,有的透过作品谈到作者个性。他们就像是一个个评论家。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达到了赏析课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达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精神,整堂课由以往的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师生共同参与。

(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美术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中国画和手工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然后在总结过程中引入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一步步明了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方法与步骤。这样一来,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学得更积极主动

例如,笔者在教学美术第七册“笔和墨的趣味”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画,在笔者还没有教学时,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尝试画起来。这时,笔者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尽情地画,几分钟以后,再要他们自己谈谈在尝试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们通过刚才的尝试就指出,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而且有的干,有的湿,有的深,有的浅;有的一笔可以画很长,有的一笔很短就没墨汁了……笔者演示,如果把笔沾很多水,纸面就会很快浸染开,如果把笔吸干水,用笔下去,墨汁是不会怎么扩散的;把笔竖着画,线条会清晰有力,把笔放歪了画,线条会很粗,颜色还不一样;如果把笔蘸透墨汁,画出来的线条是深深的,如果只蘸一点点墨汁,然后沾很多水,画出来的线条会是浅浅的……

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很轻松地就明白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墨汁的浓淡变化规律及用水法则,从而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在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一堂新课结束了,教师就开始对相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展示,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使得许多学生的作品没有机会得到点评。而且,学生欣赏作品的审美点,也不一定与教师契合,这就使得作品的点评形式过于单一。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在课堂小结评价的环节中,开始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同桌之间互评、小组之间互评、男女生互评、自我评价、黑板展示特色作品让全班评价等方式,尽量做到人人都可以当评委,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使学生通过对别人作品优劣的评价,达到提高自我美术修养的目的。

五、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美术课标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会努力地找到每个学生的作品中的优点并给予其肯定和表扬。如果学生的作品不够完美,笔者也会从他对待画画的态度、色彩的搭配等方面去给予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画画充满热情,从而充满信心地对待下一次美术作品。

例如,笔者在教学“色彩的冷暖”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画画一直不是很突出,在创作这一幅作品时,他画的房子以及树木还是像以前一样没特色,但是他运用白色、银色等冷色调着色,创作出了一幅冬天下雪时房子、树木都被大雪覆盖的情景图,给人以冷感。当时,笔者就把他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对他能正确地理解冷暖色调给予肯定。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展示、肯定,他非常高兴,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他把腰挺得笔直笔直的,画出的作品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笔者还几次在下课时间看到他在画画呢。

六、结语

美术教学是一种多元的活动,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具体学情进行不断的实践、反思、更新,认真理解新课程标准,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美术课堂效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朱 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来源:《教师》。

湖南巨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电话:0731-82055598 备案号:湘ICP备18015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