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示范 品读分享
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何忠建,高彩霞
(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湖南 岳阳 414200)
摘 要:我国学校生涯教育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广大农村高中还难以普及生涯教育,所以必须尽快建构农村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这对突破目前农村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对高中生涯教育的认知与定位、学校组织高中生涯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团队建设着手探索构建农村生涯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涯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008-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组班模式研究”(XJK17BZXX02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忠建(1978—),男,湖南华容人,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高彩霞(1975—),男,湖南华容人,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对高中生涯教育的认知与定位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包括选课指导、升学指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工作,这是学校为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而应该提供的发展服务。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对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有更清晰的目标,从而逐步发展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系统的生涯教育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明天想做什么,今天该做什么,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从学校层面组织对高中生涯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团队建设
学校在生涯教育方面的核心作用是进行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课程开发包括:一是学校组建开发队伍,开发队伍成员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学科专家、家长、校友和社区代表等;二是需求分析,对学校特色、学校发展和学生生涯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三是设计方案和开发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除了有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和认识学业等内容,还加强了生涯教育与学科的融合。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也就是将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室情境的教学实际的教育实践。为了很好地进行课程实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生涯课程评价是生涯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通过评价了解生涯课程出现的问题,为完善生涯课程和提升生涯课程质量提供依据。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由科教处牵头,负责从行政和学术两方面推动生涯规划课程计划。
(一)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1.基础课程:共必修22课时
其中,高一基础课程主要内容(16课时,每期8课时):生涯基础知识,指导每一个学生写出一份升学指导报告,做好选课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和专业,懂得如何结合自己的学业成绩、兴趣和职业价值观进行选择;了解多元入学渠道等。高二、高三基础课程主要内容(6课时):兴趣的坚持与调整、学习管理、了解社会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2.体验课程:必修+选修共11次
①研学旅行。(时间:8月中旬,访问大学)②军事体验。(时间:8月底军训)③劳动体验。(时间:高一全年)④农业体验。(时间:高一全年)⑤学生社团体验。(时间高一全年)⑥职高体验。(时间:10月中下旬)⑦“拥抱大自然树立鸿鹄志”高一年级秋季研学活动。(内容:走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11月初)⑧种一棵家庭职业树。(时间:寒假)⑨春季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访谈与企业游:华容县工业园)⑩专业与科目适切性调查。(时间:5月)⑪暑期研学活动。(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
3.确立生涯月活动
主要活动内容有:各学科专业讲座、社会人士和校友代表讲座、各类生涯职业相关趣味活动等。
4.励志蕴德活动
①每周的经典诵读与升旗仪式。②科技节系列活动。③人文社会知识系列竞赛活动。④每日自省:每年一次修订《励志成长手册),《励志成长手册)应与每日的夕会、每周的主题班会结合。⑤学生自治周系列活动。⑥每日的内务评比。⑦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⑧高三成人礼活动。⑨特色班团活动。
(二)生涯规划教师团队的建设
(1)重点教师团队:生涯规划教师(主要是何忠建、高彩霞、余婷玉)在2018年下学期之前完成自身的培训与考级工作;负责学生生涯发展理论研究、生涯活动总体规划2018年已经编写了关于生涯教育的校本教材与课件,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积累了与本校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相适切的优秀课例。
(2)班主任团队:班主任往往是学生生涯规划的直接求助者,学校应多途径开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励志生涯导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包括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及我校生涯教师主讲的校本培训,让其参加各级主题班会研究和开展主题班会策划竞赛、外出考察学习等。
(3)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增强生涯指导意识,担任学生的学科导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大的导向,让其知道一些专业的内涵和区别,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
(三)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培训教师,尽快实现各个学科都有教师考取“生涯规划师证”,促进生涯规划教学和学科教学的融合。
完善学生生涯规划导师队伍,设置顾问导师(校领导)、特殊导师(心理教师和生涯规划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成长导师(每位学科教师指导本专业学生10人左右)、成长导生(高年级学生结对指导),以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的目标,辅助学校在高一时完成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唤醒、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完成指导学生选科的任务,引导高二和高三学生在生涯规划上有所发展。
三、扬长补短开展农村高中生涯教育
(一)充分发挥本地高中生涯教育的优势
(1)在基础课程和体验课程中渗透区域文化教育,激励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了解刘大厦、黎淳、何长工等华容历史文化名人,朱兴明、严若海等知名校友的成长成才历程,以生涯唤醒生涯。农村高中与职高的对口体验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方式,不仅有工业体验,还能通过对不同层次与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对自身定位的思考。
(2)继续办好“湖山论坛”,有效推动生涯教育的发展。我校在黄湖山脚下,有请回访母校的知名校友讲学的传统,统称“湖山论坛”。对农村高中而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讲学,是一个绝佳的激励学生的机会。如知名校友朱兴明就多次回母校讲学,2019年11月为教师和学生讲学的主要内容有:①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家将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将实现机械电子化、电子软件化、软件平台化。②在学科知识方面强调了层次越高,人文科学的决定作用就越大,因此建议物理学科方向优秀的学生不要放弃学习社会学科知识。学校还请了家长代表来学校讲对职业的体验、职业和社会的变化趋势,这在增进亲子交流与认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职业讲堂的内容。
(3)充分利用我校校园开发新型农业体验基地。我校拥有500多亩的校园面积,并开发了一块种植园,利用家长提供的中药材种子与种植技术,开发新型农业体验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便能体验新型农业。
(4)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的育人功能。农村困难群众多,可以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帮助困难群众,如开展义务劳动、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又如有学生去特教学校做志愿者服务后,看到聋哑儿童都特别勤奋上进且懂得感恩,感受到自己作为健康的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多帮助他们,也看到了特教学校教师的艰辛与伟大。这些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重要途径,还是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技能,促使学生观察与体验多种职业。
(二)积极补好农村高中生涯教育短板
(1)充分利用名校网络资源。如组织学生在线观看长郡大讲坛中的知名大学教授的直播演讲,与名校学生一起共启文化品读、共飨文化盛宴。充分利用研学机构,开阔学生视野。我们精心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研学机构,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研学方向,如近距离地了解大学与专业、不同行业的知名企业等。尽最大努力促成学生自由选择工业、高科技农业、医院、商业和社区服务等体验。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学生给出推荐导向。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有12种组合,每种组合对应可选的专业种类从300多到1100多不等,同样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又有不同的选科要求。借助选科工具进行大数据处理,可生成个性化的选科清单。学生输入自己偏好的科目,或输入自己计划就读的专业,系统自动匹配分科组合。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选考意向,而科目上无显著优势,或就读专业无明确规划的学生,可以进入生涯规划的模块的智能测评,学生再根据推荐结果进行生涯体验。
(2)做好生涯规划意识的普及度宣传。目前农村高中大多数教师、学生家长对生涯规划教育不了解,或认为选择职业与高中的教学关联不大而漠不关心,或是要求直奔主题告诉学生选择哪些选考科目。因为对课程的不了解,所以生涯规划教学能得到的帮助就特别少。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①完成生涯知识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生涯唤醒,让学生能在高一结束时初步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并提前规划自己的专业方向②帮助学生进行生涯测评与体验,包括家长等社会人士和校友代表的职业讲座,各类生涯职业相关趣味活动、研学旅行及参观等;③指导学生写出一份升学指导报告,做好选课指导。这些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系统教学工程。所以我们应做好生涯规划意识的普及度宣传,以减少生涯教育的阻力,凝聚合力。
参考文献:
[1]钱静峰.是时候聊聊生涯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朱凌云.生涯规划(高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吴芝仪.我的生涯手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