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示范 品读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学校美育实施
——以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为例
陈 芳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文化传承与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学校应当担负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审美教育的重任。文章基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的实践研究,阐述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学校美育工作的认识、方法与成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007-02
作者简介:陈 芳(1971—),女,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校长,本科,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古乐飘飘,茶香袅袅,优雅的“茶仙子”一边玉指纤纤表演茶艺,一边深情吟诵茶诗。一旁,是一群书法童子挥毫泼墨,提、按、转、折、顿、挫,一笔一画,一招一式,尽显书法之美质。此情此景,让所有的观众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意境之中。
这段优雅、自信、唯美的表演,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学校美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春秋时期,孔子以“六艺(即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传播了他的美育思想,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19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学校应开设美育专业,以“美育代宗教”,并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美育事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事关整个社会和民族“文脉”的延续,是时代发展和历史积淀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校以传统文化立校,书香、茶韵、墨痕、礼乐特色鲜明,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和凸显的审美特质。我校以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吟诵”“茶艺”“礼乐”为载体,通过挖掘书法的汉字之美、吟诵的音韵之美、茶艺的器乐之美、礼乐的仪态之美、诗文辞赋的人文之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认识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通过对自然、艺术、人文之美的认识与鉴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认识美的基础上爱好美、创造美!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包含着深厚的自然、艺术、人文底蕴,是中华文化之美的汇聚,其美育功能自不待言。
自然之美是指自然事物与生命的运动显现出来的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带领学生通过吟诵、品读古典诗文辞赋,感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大自然包罗万象的形式美、意境美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艺术之美是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真、善、美,给人视觉上、听觉上、心理上带来的美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着独特的艺术美的资源。书法,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生从书法练习中认识线条之美质,像笔力、谐趣、遒劲、丰筋、凝重、洒脱;认识结构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关联照应、疏密相间。书法的理想境界是和谐,通过笔画来实现平衡与美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整体布局均衡雅致,其中的每个字姿态各异,但又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体现了“和为贵”的中华传统价值观。茶艺是我校的又一特色。在进行茶艺表演时,人、茶、水、器、境、艺,六美荟萃,相得益彰,体现出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
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之美就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如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探本究源的辩证精神;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我们还可以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等等。这些蕴含的人文之美,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美丑、明辨是非、健全人格。
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爱好美
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因此它是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美育实践活动,因为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生易于感悟,形成认同,教育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庞大的体系结构,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还有不胜枚举的民间艺术文化。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审美教育的时候,离不开对文化载体的选择。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我校选取了书法、吟诵、茶艺、礼乐四大项目,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渗透、实践活动、环境熏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爱好美,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一)书法美育实践
我校打造了专用书法教室,1~6年级都开设了书法课,每周一节,采用专职书法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授课的双师教学模式。每周两个午自习的书写巩固练习,下午一小时的社团训练。每期举办“逸品杯”书法作品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书法考级、各级各类竞赛和各种现场书写展示。“福娃写福字,共建美家园”就是与社区联谊,每年迎新年的一项特色活动。在经年累月的浸润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书法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章法之美。同时,我校把书法之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在书法兴趣爱好的调查中,91%的学生填写了非常喜爱,这是个非常喜人的数据。
(二)茶艺美育实践
我校的茶艺研究,采用主题课程整合,引领推进课题研究。在学校,学生系统地学习“茶文化”课程,参与多样的“茶文化”活动,习得精彩的“茶文化”技艺。从了解茶的起源、历史以及有名的茶人,到学习茶诗词、茶谚语,讲茶故事,习茶歌舞,感受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通过学习实践,学生重点掌握玻璃杯、盖碗、紫砂壶等泡茶品茗的技艺,懂得茶与生活、茶与民族风尚、茶与人生礼仪等的密切关系,也爱上了茶之美、器之美、礼之美。而学校的教师茶艺室和学生茶艺室被大家公认为我校最美的场所。
(三)吟诵美育实践
作为湖南省经典吟诵示范校、长沙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我校开设了国学吟诵课,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班级集体经典诵读比赛、个人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校长和我们一起读经典”活动、清明诗会、端午诗会、中秋诗会、元旦诗会。在与经典的亲密接触中,在或低吟浅唱、或浩荡歌咏的演绎中,学生渐渐沉醉于古诗文吟诵的声韵美、节奏美、意境美之中。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妈妈发朋友圈感慨:儿子学习吟诵后,连叠被子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顿时觉得他是个有文化的翩翩公子了。
(四)礼乐美育实践
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礼乐。“礼乐文化”更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礼记·乐记》是世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的论著。我校保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充分发挥礼乐教化的交融性与综合性作用,每年为学生精心策划一年级开笔礼、四年级成长礼、六年级毕业礼等传统礼仪活动,还有纪念孔子诞辰暨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品味衣冠之美、仪态之美、仪式之美。
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中创造美
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我校有古韵缭绕、茶韵氤氲,亦有翰墨飘香,师生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中创造着美。
“香茗幸有源头水,翰墨乐为锦上花。”我校文化连廊处的这副对联格外引入注目,每一位来访者都会在前驻足欣赏,啧啧称奇:“小小年纪有如此笔力,前程不可估量。”这副对联是我校学子蔡俊熙七岁时所创作。像这样的学生书法作品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室、楼道、连廊、亭子、文化石、风雨操场;像这样的学生作品登上了各大报刊,出现在学子家庭的大门上……每年的逸品杯书法展,几百幅不同学生的作品同时展出,场面蔚为壮观,堪称书法的盛宴。2019年,我校成为教育部书画考级的考点。同年11月23、24日,来自全省各地的几百名书画等级考试的考生走进我校考场,无论是考生还是陪考的家长看到遍布校园的书法作品,无不感慨:这才像真正的书画考点。
我校有一群活泼可爱的“茶仙子”,她们穿旗袍、着汉服,款款而行,为慕名而来的客人和辛勤的教师斟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茶。精湛的技艺让他们声名远播,他们在湖南省多项茶艺比赛和茶业博览会上演出,被誉为湖南省年龄最小的茶艺师队伍。长沙市岳麓区的大型活动,经常有“茶仙子”的曼妙身影。他们还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足迹遍布三湘四水。学生娓娓动听的介绍、娴熟优美的动作、古朴典雅的形象,让入感觉犹如置身于高雅的茶室,品味着茶趣、茶韵……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成了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
近年,我校将吟诵与茶艺、书法、舞蹈巧妙结合,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字字茶香》《中国,你的眉目如此清明》《就是这只蟋蟀》《四季之歌》《慈母》等,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表现出独有的韵味与美感。正如一位专家所言:“一看就知道是德润园小学的作品!”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美育,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实现创新与发展的目的,是时代要求的必然之举,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莓芟.美育——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176-178.
[2]杨春艳.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画专业美育现状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8(10):127-128.
[3]朱 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美育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来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