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示范 品读分享
“三点半”课后服务助力校本课程新发展
瞿 林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湖南 长沙 410201)
摘 要:“三点半”课后服务在我国中小学的普遍开展,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经费支撑和师资队伍等资源的优化。“三点半”课后服务中,校本课程的发展面临着规划目标不明确、教师积极性不高、课程连贯性系统性有待提高等难题。“三点半课后服务进一步促进校本课程发展需注重三点:学校课后管理需更为规范;教师开发课程需更为主动;校课程开发设计需更具活力。
关键词:“三点半”;课后服务;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007-02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瞿 林(1975-),男,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校长,高级教师,本科。
“三点半”现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学生放学时间为三点半,与父母工作时间发生冲突,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家庭,也造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的困难。在教育部主导下,2017年2月《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按照学生家长自愿原则,普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三点半”课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了家庭、学校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既调和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差,降低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又解决了学生课后统一管理和作业辅导的困惑。学校从机制管理和师资配备上对参加“三点半”课后服务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辅导,无论从监管责任与安全意识,还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上看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对学校教学内容而言,“三点半”课后服务也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三点半”课后服务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丰富资源
实施校本课程,是在遵循国家课程基础上完善和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不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和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
(一)“三点半”课后服务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时间保障
“三点半”课后服务从政策上规定了服务的时间为1.5~2小时不等,学校在管理组织和课程设置上拥有足够的时间为其提供保障。一方面,解决了学生课后作业辅导问题,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原来开设校本课程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每周一至周五的“三点半”课程改变了以往校本课程时间不够、课程不足的状况。学校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学生赢得了丰富的课程。
(二)“三点半”课后服务为校本课程建设获得经费支撑
目前我国“三点半”课后服务基本上是在普惠性原则上采用政府买单或规范收费标准的方式,对经费的使用和支出及补助标准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但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三点半”课后服务课程提供难得的经费支持,解决了校本课程经费短缺难题,保障和促进了“三点半”课后服务校本课程的良性运转。
(三)“三点半”课后服务为校本课程建设赢得师资队伍优化途径
校本课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开发和设置,但很多课程会因教师专业的限制或学校场地设备的局限无法实施,“三点半”课后服务从政策上对这一问题予以极大保障。学校在充分利用本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借助外部资源和力量,引进第三方器材、设备、场地和师资,通过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形成良性互助,实现校本课程项目的丰富和师资队伍的优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二、“三点半”课后服务中校本课程发展难题
“三点半”课后服务既为校本课程开设提供便利,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中小学在“三点半”课后服务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遭遇三大难题:一是课程开发规划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精心设计和长远规划,甚至有的课程与学生发展实际脱钩。虽然校本课程时间得到充分保障,但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顶层设计上思考不深,框架构建不成体系,未能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同一范畴,也未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紧密结合。有些校本课程的开设未能着眼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需求,未能为不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提供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可供学生自主“点菜”的课程资源。二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课程开发水平欠缺,再加上课程量大、资源不丰富,因而课程质量有待提高。一般来说,刚入职的教师,虽然工作积极性高且富有精力,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往往会出现理论培训与课程开发实际脱节、课程方向和内容与学生个性发展和需求向背的问题,导致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而工作年限较高的教师,由于职业倦怠感或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等原因,对校本课程开发不以为意,被动应付,走入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盲区”,难以开发出有价值、有个性、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最终导致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不如理想预期。三是家长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也是校本课程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文化学科的考试分数和成绩,只关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对学校育人方向和办学目标漠不关心;同时,学校也未能通过很好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宣传,未能使家长了解和认识到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使得很多家长不了解学校、不支持学校,更谈不上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协助工作,最终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形式大于内容,过程大于成效。
三、“三点半”课后服务进一步促进校本课程发展路径
“三点半”课后服务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建立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并以此优化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让校本课程焕发更大的活力。
(一)学校课后管理需更为规范
“三点半”问题是多年来的一个教育性难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的一个缩影。学校在整体推进这一事关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的过程中,“思想认识”“制度机制”和“实践实施三管齐下,充分调动家长、学校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渐形成多元化治理新模式。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是国家赋予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的一项权利,给学校充分体现办学思想和理念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在充分意识到“三点半”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提供课后服务属于学校分内工作,是学校职责所在,是学校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校上下联动,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结合(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内容,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服务课程,以更加严格规范的管理、更加优质的课程实施、更加完善的课后服务质量,发挥学校对课后服务的引领作用和主渠道作用,让学生真正受益,让家长真正满意。与此同时,要对“三点半”课后服务监督进行强化,做好考核与评估工作;要让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真正起到优化校本课程的作用,探索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服务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课后服务评价新方式,促进校本课程精彩活力的绽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推动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开发课程需更加主动
三点半”课后服务由教师主导,学校统筹兼顾。要将参与“三点半”课后服务的教师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范畴,对教师的课后服务计算一定的工作量,根据教师参与力度及课后服务质量发放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以便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通过校本研训唤醒教师课程开发意识、资源整合意识,立足本校实际,立足学生发展,使教师潜心参与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同时,从专业发展角度看,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不仅能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还能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对课程的开发研究能力,极大地实现教师的拔节生长。此外,教师通过丰富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外部资源的整合,形成行业标准或模式,不断促进“三点半”课后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发展,构建内外合作、融通互助、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三)校本课程开发设计需更具活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以校园为基地,一方面将课后服务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深入融合与整体开发,课程开发要贴近时代特点、学校发展与学生实际,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宽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动教师深入课程教材研发和与校外合作,为校本课程研发开辟更多途径,实现“三点半”课后服务健康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学校以丰富个性化、特色化的课程,拓宽课程呈现的形式和方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让个性化特色化的“三点半”课后服务课程更加贴合家长要求,更符合广大学生意愿,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助推“三点半”课后服务与校本课程融通发展、创新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将是今后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三点半”课后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学校应该充分抓住时机,优化资源配置,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和发展意识,把“三点半”课后服务与构建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把聚焦课程改革与实施校本课程研发有效整合,把落实立德树人与实现家校共育统筹推进,努力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着眼学生个性发展,以开发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优质校本课程,以多渠道、多形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为学校品牌品质发展彰显特色。
参考文献:
[1]戴 玉.生态化视域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11):40-44.
[2]黄 琪.减负还是增负:三点半现象与校外辅导班——基于扬州市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5):191-192.
[3]马健生,邹 维.“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0(4):118-125.
[4]裴 娜,张伯成.“三点半难题”及“后三点半时间”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2):1-3.
来源:《教师》。